概述
- 病因:可能与长期紧张和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 高发人群:脑力劳动者及易抑郁、烦躁的人群。
- 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有易疲乏、易兴奋、头部疼痛等,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 治疗:对于神经衰弱患者,首选心理治疗,
- 预后: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定义
神经衰弱属于心理疾病,患者表现为精神活动减弱,也容易疲乏,常有担忧、烦恼、情绪易激惹、紧张、睡眠障碍等多种躯体不适或疼痛,可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神经衰弱的发生可能与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和情绪紧张等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
我国人群神经衰弱的患病率约为1.3%,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易罹患。
存在明显的好发群体,脑力劳动者、青年学生以及长期处于情绪抑郁、烦躁人群更容易罹患本病。
类型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
兴奋型
此类型患者多伴有明显的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异常症状。通常患者的自制力比较弱,易脾气暴躁,无法克制,也会后悔,自我埋怨。慢性患者,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也容易精神紧张、心烦意乱。
忧郁型
此类型患者伴有明显的情感消沉、不愿与人沟通交流、对外界的事物不感兴趣,遇到问题容易钻牛角尖等。此外,患者可有怕冷、皮肤出冷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衰弱型
此类型患者多伴有明显的睡眠增多,但质量不高,表现为多梦、白天疲乏、精神萎靡等。此外,也会有情绪低落,对外界事物提不起兴趣的表现。通常情况下,这类患者性格孤僻。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可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混合型
此类型患者是指兼具兴奋型以及忧郁型患者的表现,常提示神经衰弱症状逐渐加重。由于疾病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因而若长期不给予治疗,兴奋型和忧郁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衰弱抑制型
此类型患者临床表现与衰弱型相似。患者虽睡眠时间长、睡眠次数多,但是即便睡得比较深沉,醒后也容易头昏脑胀、精神不振,甚至白天嗜睡,严重影响到白天的工作、学习效率以及生活质量。
兴奋衰弱型
此类型患者多是由于兴奋型治疗不当最终迁延发展而来。患者常常有明显的睡眠减少、疲倦无力等特征。此外,患者性情急躁,遇事容易惊慌失措,也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大发雷霆,但事后经常后悔。患者也会有注意力无法集中等表现。
迁延型
此类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当神经衰弱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时,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会随着工作强度、环境以及自身身体情况等逐渐发生变化。
病因
神经衰弱的病因十分复杂,可能与神经系统感染、中毒、噪声、生活无规律、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等多种因素相关。
直接原因
神经系统过度紧张
生活无规律、过分疲劳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过度紧张易引起负性情感体验。
心理压力
遭受重大家庭变故时,也会引起悲伤、痛苦等负性情感体验,最终导致神经衰弱的产生。
颅脑创伤
颅脑创伤也是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颅脑损伤容易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进而引起神经衰弱。
躯体疾病
躯体疾病也是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躯体疾病如感染、中毒、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均可导致神经衰弱的发生。
其他因素
一些不良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均可能导致患者对自己满意度下降、精神状态萎靡、心烦等。
学习缺乏计划性:青年时期的学习若是缺乏计划性,加之家长对自己期望较高时,容易有神经衰弱的表现。
生活无规律:过分消遣或者过分忙碌均可以导致没法得到充足的休息。长此以往,容易有头昏脑胀、心理压力。
自我暗示:当遭遇不顺,在思维应变不当,产生严重的思想包袱。
噪声:有研究表明,当人体长期处于60~80分贝的噪声环境下时,人们会感到焦虑、厌倦、不安、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失眠。
症状
典型症状
易疲乏
可以分为脑力易疲乏和体力易疲乏。
工作和学习时间稍长,就感到头胀、头昏和头痛。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掌握阅读的中心内容,记忆差、学习活动效率下降,有力不从心感。
易兴奋
回忆联想增多,学习工作不专心。
对光和噪声敏感,易激惹。
入睡前和夜间兴奋症状加重。
头部疼痛
痛无固定部位。患者有时伴有恶心,无呕吐。
学习时头痛加剧。如果情绪松弛或经过充分休息,头痛明显减轻。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典型表现有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多汗、厌食、便秘、腹泻、尿频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睡眠紊乱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易出现睡眠紊乱的现象。
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醒后不易再睡,多梦或噩梦。
情绪症状
患者遇事容易激动、烦躁、易怒,常后悔,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该状态持续时间不长。
患者还可能存在紧张不安、担心多虑、愁眉苦脸等症状。
其他症状
疑病:过分关注自己的症状,产生疑病,焦虑不安。
敏感:为对光、声音、细微的躯体变化等特别敏感。
肌肉紧张性疼痛:表现为头痛、四肢/腰背疼痛。
其他: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头晕眼花、心慌胸闷、耳鸣、多汗、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等。
并发症
抑郁症: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等以后,若患者症状并没有改善的话,需要考虑抑郁症。抑郁症临床表现更为突出,严重时患者会有自杀倾向。
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更为突出,同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和神经衰弱的部分临床症状相似。当本病迁延不愈时,需要精神分裂症。
消化性溃疡: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也是引起消化系统溃疡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神经衰弱迁延不愈时,患者容易发展成器质性的疾病。
就医
就医提醒
需近日及时就医的情况
出现以下与神经衰弱相关的表现时,需要及时就医。
回忆、联想增多,学习工作不专心。
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醒后不易再睡或者梦、噩梦等。对光、声音、躯体不适等特别敏感。
过分关注自己的症状,产生疑病,焦虑不安。
需紧急就医的情况
出现以下与神经衰弱相关的紧急情况时,需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患者有明显的自杀倾向时。
患者拒绝与人沟通时。
患者头痛剧烈,且无法忍受时。
就诊科室
精神科、心理咨询科、神经内科、急诊科。
诊断依据
医生会根据患者有无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病史,易疲乏、易兴奋等临床表现,同时结合心理测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且结合患者及其家人的主诉进行判断。
其他检查
精神衰弱主要通过症状进行诊断,如医生怀疑患者有身体器质性病变,会进行以下排除性检查以明确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判断患者是否营养不良;相关的激素检测可判断患者是否有内分泌紊乱的情况。
头颅CT或MRI检查: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肿瘤、炎症、血管病等病变。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功能方面的异常情况。
脑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癫痫等脑器质性疾病。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
相似症状
两者都可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淡漠等。
鉴别依据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治疗持有无所谓态度,无自知力,而神经衰弱常有迫切的治疗需求。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情况下思维异常,常有幻觉、妄想,无自知力,而神经衰弱患者思维正常,无幻觉妄想,求治心切。
抑郁症
相似症状
两者都可出现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相似症状。
鉴别依据
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早醒等睡眠障碍特点,而神经衰弱患者早醒不明显。
抑郁症患者病程存在周期性的缓解,而神经衰弱病情长期存在。
抑郁症患者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表现为自责、自罪,甚至产生自杀的观念。而神经衰弱患者多不存在自杀等消极观念。
治疗
治疗原则
目前神经衰弱这个诊断已经不常用,国外已经不再使用这个诊断。根据患者就诊时的状态归为焦虑症或抑郁症,再根据相关疾病的治疗规范进行治疗。
对于神经衰弱的患者,需积极治疗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及避免并发症的出现等。
如果症状不明显,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不需治疗,可观察和随访;轻者可通过自我调节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明显,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
用于缓解患者易兴奋症状。
常见的抗焦虑药主要苯二氮䓬类、氨甲酸酯类以及二苯甲烷类。其中,苯二氮䓬类药物有地西泮、氟西泮等。
虽然抗焦虑药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使用不当剂量过高时,可以引起共济失调,过度镇静,影响机体的精细动作。
在使用镇静药后,应避免开车或从事高危作业活动,以免意外发生。
抗抑郁药
用于缓解患者易疲乏症状。
常见的抗抑郁药主要有单胺氧化酶、三环类以及各种新型药物,如苯乙肼、丙咪嗪、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等。
虽然抗抑郁药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使用不当造成剂量过高时,可以引起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多种不良反应。
药物应严格遵医嘱,不可滥用药。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放松情绪,改善认知,避免长时间精神紧张。
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放松疗法、催眠暗示等。
预后
神经衰弱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神经衰弱呈慢性病程,可能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日常
日常生活
饮食
饮食宜清淡,要少吃腌制食品,如香肠、腌肉,食盐摄入量要保持在每天6克左右。
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
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建议少量多餐。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戒烟、限酒。
少食过甜及过于辛辣的食物。
运动
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加速血液循环,维持好心情。如果没有运动禁忌的基础疾病(心力衰竭、癫痫等),建议每7天进行2~3次有氧运动。
推荐运动以感到呼吸轻度急促而又无喘息感为宜,也可进行力量训练。适宜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跳绳、游泳等。
作息
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睡眠要充足。
由于神经衰弱患者常伴有失眠、多梦、入睡困难以及睡眠质量差等诸多睡眠问题,因而应尽量保证每日睡眠时间在7~9小时。尽可能改善居住或睡眠环境,睡眠时避免噪声等刺激。
睡前不要玩手机,睡眠环境不宜吵闹,应当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前不宜喝浓茶、咖啡等,以免影响患者睡眠。
睡眠环境温度、湿度宜适宜,保持温度在22℃左右。
同时,睡前应避免过度玩闹、嬉戏。
患者要注意保持身心上的愉悦。
家庭护理
家人可以适时给予患者按摩,帮助患者放松情绪。
家人可与患者经常沟通交流,以帮助舒缓神经衰弱患者情绪。
家人要多给予患者陪伴、关心以及照护。
预防
预防患病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饮食清淡,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及油炸食品等。
避免滥用含有性激素的药品、养生或美容的保健品。
保持心情愉悦,当心理压力过大时应该找人或者学会自我宣泄。
逐步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预防复发
已确诊神经衰弱的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
遵医嘱定期随访复诊,使医师能够根据近期病情变化及检查结果制订或调整合适的治疗方案。
积极控制诱因,保持情绪稳定。
脑力劳动者要注意劳逸结合,长期处于情绪抑郁、烦躁者要学会宣泄情绪。
参考文献(4篇)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下册[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李林江,陆凌.精神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jiankang/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