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古方:三黃石膏湯

感冒的表現好多種,發燒是感冒中需要注意的一種情況 ,對於這一點,很多人的常識是37.3度算發燒,這其實是說的口腔溫度,口腔溫度比腋溫多0.5℃,所以腋溫36.8度就算發燒了。有經驗的醫生都知道腋溫要加0.5℃。

圖片
腋溫36.8度算低燒,低燒被忽視、不處理會導致疾病不能緩解、甚至加重,尤其是當低熱變為高熱,更難應對,所以有經驗的醫生往往選擇在低熱時便開始辨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免貽誤病情。

如果辨證為外感初起,惡寒發燒,無汗,頭痛鼻塞,中醫有一個簡便方,這就是晉代《肘後方》卷二裏的蔥豉湯 ,將蔥白3枚,淡豆豉6克加水煎服。如果服藥後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出汗,再加麻黃6克就可。

為什么治感冒需要發汗?

這是由於感冒發燒是皮膚毛孔被風寒暑濕之氣蔽塞,邪氣被關在體內,清陽之氣又無法升清導致。用藥物發汗,是讓毛孔舒張,讓清氣升,邪氣排出體外,病症自然消除。也就是說,古人早就認識到了皮膚毛孔是排毒的一個通道。

就用藥來說,淡豆豉 是有名的解表藥,辛散苦泄性涼,解表,除煩,宣鬱,解毒之功強。蔥白 是通絡高手,經絡一通百病消,其性辛溫,可發散寒氣。兩者配搭,內可清熱解毒,外可發汗解表,對於將感冒發熱消滅在萌芽狀態極為有利。

圖片
而如果發熱嚴重,達到內裏高熱,而表邪未解的程度,可采用《傷寒六書》裏的三黃石膏湯。

由黃連9g,黃芩9g,黃柏9g,梔子9g,淡豆豉9g,麻黃8g,石膏40~50g(先煎),生薑3片,大棗3枚,細茶10g煎服。

本湯面對的形勢很嚴峻,身體裏面原本是舒舒爽爽的春三月,氣溫卻漸升高,快速升高,就像有一鍋水蒸騰著要開,產生了很多的水汽,想從體表散發出去,但此刻卻屋漏偏遇連陰雨,體表正受著邪氣的困擾,門戶緊閉。

蒸騰的水汽找不到出路,於是像個小惡魔在身體裏亂竄。受此影響,當事者便表現為高熱卻無汗,身體沉重,四肢拘攣,難以曲伸,鼻部和口中少津,鼻幹口渴,煩躁睡不著,神志易受到影響而昏亂,胡言亂語。尤其大熱傷血,裏實表虛,水汽最後實在憋不住,硬性闖關,引起的後果,輕度表現為發疹子,嚴重者就是皮膚上一片爛漫的花紋,很惱火。

此時此刻,當務之急是潑一瓢涼水,把體內高熱之象壓下來,哪些藥物能擔此重任呢?

黃芩、黃連和黃柏,都有味苦、性寒之清熱、降火、燥濕本事。黃芩偏於清上焦火,黃連偏於清中焦火,而黃柏則偏於清下焦火。可謂上中下無死角狙擊高熱之症。

蔥豉湯裏出現的淡豆豉,由於其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邪熱、除煩,故在本方也肩挑一責,淡豆豉遇上清熱瀉火除煩的梔子,正是《傷寒論》所載桅子豉湯,既可治外感熱病,又可治邪熱內鬱胸中,心中懊惱,煩熱不眠。

同時,發汗解表高手麻黃也擼起袖子上場,與同樣可發汗解表的淡豆豉一道,使在表之邪從外而解。

裏外之邪都點兵點將應對之後, 主帥呢?

一個隊伍如果沒有主帥,誰來帶兵啊?

圖片
所以,辛甘大寒,清熱生津除煩的石膏披掛停當,急坐中軍帳 ,並且帶來了糧草與後援,保證隊伍的作戰能力,這就是生薑大棗與細茶。

本方沿襲了漢代大醫張仲景的思路,對於外感邪氣、營衛不和者,張仲景必用生薑配合大棗以調和營衛

生薑性味辛散,能散在表在上之邪。與補中益氣的大棗相合,能扶脾和胃,脾胃乃扶正祛邪氣之本,胃氣充則衛氣足,衛氣流動固護周身,有利祛邪外出。同時,大棗之甘溫,還可抑制生薑的辛通走散之性,有散邪而不傷正之優點,正合《內經》“風淫於內,以甘緩之,以辛散之”的宗旨。

並且,大棗和生薑,以其辛溫之性,可稍微反佐三黃等之寒涼,能調和藥性。

圖片
細茶是茶葉的一種,苦甘微寒,瀉熱清神,其寒與黃芩、黃連和黃柏是一個隊伍的,其清神之功又和桅子與淡豆豉是一條戰線,還有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之功效。由此,細茶成為一個為前方將士加油助威助攻的有力後援。

方有這些良將,何愁內不能清熱解毒,外不能發汗解表呢?

由此,三黃石膏湯 為傷寒表證未解,裏熱熾盛而設,為治療表裏俱熱、三焦火盛之良劑。臨床常用於治療重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斑疹傷寒等屬裏熱熾盛、表證未解證者。以壯熱無汗、鼻幹口渴、煩躁、脈跳動頻繁為辨證要點。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jiankang/808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