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它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書寫材料,使文字有了新的承載體,結束了先祖在石壁、獸甲骨、竹木簡和帛上書寫的曆史。
蔡侯紙
據《後漢書》記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也就是說,古時人們記錄文字大多用竹簡,也有人拿絹布寫字,稱其為"紙"。竹簡便宜但制作麻煩,絹布輕薄但價格太貴,兩者都存在很大的問題。西漢墓葬中發掘過遠古的紙張,當時的紙多是動、植物纖維的混合體,纖維碎末經過再加工就被制成紙張。由於工藝流程不成熟,造出來的紙質量不行,幾乎不能用於寫字,多數用來包裹藥材。
說到造紙術,蔡倫不能不提。東漢中期,蔡倫生於桂陽郡(今湖南郴州一帶)一個鐵匠世家。受家人的影響,蔡倫從小就一邊學習知識,一邊學習手藝。受地方官員的推薦,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侍奉在嬪妃所居的掖庭(打雜的)。沒過多久,蔡倫成為了主管公文傳達的黃門侍郎。
漢明帝劉莊去世,漢章帝劉炟繼位。劉炟的皇後竇氏的肚子,遲遲沒動靜。竇皇後就想方設法去迫害那些有孩子的嬪妃。在這個過程中,蔡倫成了竇皇後的爪牙。建安七年,蔡倫曾誣陷太子劉慶的生母宋貴人魅惑埋巫蠱,逼得她自盡,劉慶被貶為清河王。後來,蔡倫與竇皇後又故技重施,陷害皇子劉肇的母親梁貴人,並將尚在繈褓中的劉肇過繼到竇皇後膝下,立為太子。
公元88年,漢章帝駕崩,10歲的劉肇繼位,是為漢和帝。皇帝還小,竇太後垂簾聽政。竇太後掌權,蔡倫就被提拔為中常侍。公元92年,14歲的劉肇在另一個宦官鄭眾的幫助下,開始搶班奪權。竇氏外戚大部分被處死,劉肇念在竇太後有養育之恩,只是幽禁了她。蔡倫大難不死,因為他還有重要的使命未完成。
公元97年,竇太後病死。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折,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贊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漢和帝駕崩後,權力落入漢和帝劉肇的皇後鄧綏一族。公元107年,鄧皇後因為蔡擔任了很長時間的侍衛,封他為龍亭侯,封地有三百戶人口。
鄧皇後本有一子,但得病死了,她只得從血脈更近皇子中挑選一個皇子。結果就選中了清河王劉慶13歲的兒子劉祜。公元121年,鄧太後去世,漢安帝親政,當然要清算當年祖母宋貴人被殺、父親劉慶被剝奪太子之位的舊賬,於是下令讓蔡倫自己前往廷尉處受審。年事已高的蔡倫不願接受審判,於是選擇了服毒自盡了。
雖說蔡倫人品不咋的,有著加害後妃的罪行,但改進的造紙術卻是價值巨大。以樹膚(即樹皮)、麻頭(麻屑)、敞布(破布)、破魚網等為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利用植物纖維就可以制成薄紙(以爛魚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人們把這種紙統稱為“蔡侯紙”。便宜又實用的造紙術被發明,帶動了筆、墨、硯的發展。造紙術傳至東南亞、歐洲及阿拉伯國家,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步。
現代造紙術
18世紀早期,歐洲普遍使用破布和麻造紙,但隨著紙張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傳統依賴破布和麻的造紙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有一天,動物學家列奧謬爾在森林中散步,他發現馬蜂窩的材質實際上就是粗糙的紙。他不禁思考,這些紙是如何被馬蜂制造出來的呢?列奧謬爾認真觀察發現,馬蜂會在樹木中鉗取一小點木頭,經過咀嚼消化後吐出來變成粗糙的紙張。
1719年11月15日,列奧謬爾向法國科學院表達了木纖維可以用來造紙的觀點。但列奧謬爾並沒有深入地研究用木頭造紙的方法,也沒能說服法國科學院繼續這項研究。後來,德國牧師雅各伯謝弗接手了列奧謬爾的工作,進行了大量的實驗,最終分別用馬蜂窩和木材制造出了實際的紙張樣品。不僅如此,他還在1765年和1771年間寫了一篇關於如何用木頭纖維造紙的論述。
然而雅各伯謝弗的研究成果並沒有馬上受到重視,因為那時候用破布造紙的工藝已經相當成熟了,造紙廠的資本家們不願意第一個嘗試新的木頭造紙方法。1844年,德國工程師研制出了木材造紙機,改變了千年來用棉麻、稻草造紙的曆史,造紙原料緊缺問題得以解決,據說第一張用木頭制造的紙非常糟糕。隨著造紙業的發展,原料需求暴增,木材造紙的弊端開始呈現。樹木生長期需要30-40年,造紙業井噴導致森林被大量砍伐,對環境形成巨大的傷害,造紙的原料也日益多樣化。
紙漿作為造紙行業的主要原材料,主要來源可歸於廢紙漿、木漿、非木漿三大類。木漿主要用於生活用紙和文化用紙,廢紙漿多用於包裝用紙,非木漿多用於生活用紙。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