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全盛時期的國土面積高達489萬平方公裏,一個省怎么能與之相提並論,能與五代十國和北宋實現兩百年南北對峙,說明契丹絕非一個小小的北方割據政權,其實力更不是一個省所能比的。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契丹,也叫遼朝,是中國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契丹可汗,916年正式定國號為‘契丹’。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親政後晉,攻入後晉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後晉滅亡,耶律德光在汴梁登基稱帝,並改國號為“大遼”。983年複更名“大契丹”,直到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在位時複國號為“大遼”。遼朝統治後期,女真人崛起,並在此後聯合南方的北宋武力侵蝕遼朝領土,1125年,遼朝為金朝所滅,共傳9帝,享國218年。
(被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幽雲十六州)
契丹人發源於今遼河流域上遊一帶,至唐朝末年已成氣候,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後,不斷對外擴張,成為與中原王朝相抗衡的北方勁敵。契丹經遼太祖、遼太宗兩代皇帝對外武力擴張,疆域不斷擴大,遼太祖時期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回鶻、渤海國與韃靼。後唐末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為條件請求契丹出兵滅唐,後晉建立後,契丹如願取得幽雲十六州。遼太宗耶律德光南下滅晉,一度占有中原。北宋建立後,契丹與宋朝時有戰爭,直至公元1005年,遼聖宗與宋真宗簽訂檀淵之盟,遼宋邊界始確立。至此遼朝的勢力已經深入關內,成為威震北方的大國。
契丹到底有多大,只能說很大,具體到面積,其全盛時期大概是489萬平方公裏,這個面積,已經不是任何一個省所能比較了。
(遼朝五道)
489萬平方公裏的數字,其實也是初略計算,實際面積可能更大。按照《遼史稿》對於契丹北西兩境的描述,我們可以發現契丹在北邊有屬國轄嘎斯、屬部斡郎改,這兩地分屬於上京道和西北路招討司,在地理上屬於漠北地區,與回鶻、西夏等國相鄰。而西邊,契丹的疆域則直接越過了阿爾泰山,直達中亞地區。遼朝的東境,則早在建國初期便到達了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了庫頁島,這個就不存在爭議了。
契丹全盛時期的疆域是東到日本海,包括了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河北中部的白溝河,並經霸縣至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接,宋遼自檀淵之盟後邊界基本不變。
契丹號稱“幅員萬裏”,要統治這么大的地方,行政區劃自然必不可少,元人脫脫等在《遼史.地理志》對契丹行政區劃有詳細記載:
:總京五,府六,州、軍、城百五十有六,縣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屬國六十。東至於海,西至金山,暨於流沙,北至臚朐河,南至白溝,幅員萬裏。
(遼朝五京)
契丹的體系大體上是道、府(州)、縣三級。共有5京、6府,156州、軍、城,309縣。其中的道就相當於今天的省,每一個道都有一個政治中心,稱為京,並以京的名稱命名道,五道五京,實際上是效仿了北宋的五京制度,只不過遼朝的道管轄的面積要遠比宋朝的路大的多。
契丹在道下面設同級別的府、州、軍、城4種政區,總計有6府,156州、軍、城和309縣,不得不說如此細分的行政區劃,已經足可以看出契丹疆域之廣,面積之大,“幅員萬裏”實在不是信口開河。
如果從現代地圖來看契丹,我們可以發現其領土已經是地跨多國,涵蓋了俄羅斯、蒙古、朝鮮和哈薩克斯坦等幾個國家的部分領土,包括了東北三省、北京天津全部,內蒙古大部,河北、山西、甘肅局部,其疆域面積初略計算在489萬公裏,實際可能更大。若以現代國家面積來計算,已經是世界面積第七大國,內蒙古、新疆和西藏三個自治區的面積加起來都沒有契丹大,就更別提其他省了。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9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