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午不食”的由來

一老人信佛,家中擺著佛像,上著佛香,掛著佛牌。家中也就兩餐,過午不食。老人年歲已高,家人看著虛弱的身體,擔心。便勸老人說:“吃點吧,沒事的。”老人搖了搖頭,說:“佛不忍餓鬼道眾生聞食之香,我如今又怎因肉欲破此屆?”家人見如此,也不好意思說些什么,便不再言語。老人依舊不吃飯,他堅持著他的信仰,可佛陀卻從未說過“過午不食”,為何現在卻要成為一大戒律? 這件事情,要從《增一阿含經》說起。佛陀在路過精舍傳法的時候,對弟子說:“我每天只吃一頓飯,便覺得精力充沛,且氣力旺盛,不知疲憊。”正所謂,一餐坐一天,這是佛陀的養生之道。希望其他弟子也學習他,減少身體對食物依賴,減少肉欲。可底下的眾羅漢聽完紛紛搖頭,說:“不行的,我們少吃一頓飯,身體都會沒有力氣。”佛陀回答說:“那你們可以化緣,講化緣的食物,分成兩次付用。慢慢地,身體就會減少,所有的依賴。”羅漢搖頭,說不可。佛聞,不語。其實,我們通過佛經記載,可以看出。所謂“過午不食”一開始只不過是佛陀自己的養生之道,並沒有強制成為戒律。佛陀只是提倡減少飲食,來擺脫身體對食物的依賴,更好的修行。那從何時,“過午不食”從建議,轉變為戒律了哪?這其實,源於一個意外。

圖片
據傳,當時一修行者,半夜饑餓,便起身出去化緣。可當時天氣,並不晴朗,而且半夜的時候,天色漆黑,大街上空無一人。修行者走在路上雖然不怕,但是夜色烘托著還是略顯詭異。再加上當時電閃雷鳴,似有暴雨,同時,修行者也皮膚黝黑,於黑夜差不多融為一體。他來到一位長者家,長者的妻子已經年過半百,且身體抱恙。本來是樂善好施,想著家裏還有一些剩飯,給了也罷了。誰能想到,這修行者相貌有些醜陋,再加上晚上看不清,長者的妻子以為見到鬼了,便昏了過去。這昏迷不要緊,可是多種病夾在一起,長者的妻子,不幸去世了。

圖片
從此,國裏有一系列傳聞,但是總體來說,就是一句:“一僧人半夜出來,化緣,實際上是鬼化身。”人們的傳聞越來越難聽,甚至還說:“長得醜就不要出來!。”修行者鬱鬱寡歡,佛陀也難平眾怒。可出了事就要認,犯了錯就要改。佛陀見此,便立下了“過午不食“戒律。

過午不食是佛陀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確的說法叫“不非時食”。也就是說不能在規定許可以外的時間吃東西。這個時間就是在太陽到正中午後,一直到次日黎明,這段時間是不允許吃東西的。佛教認為:清晨是天食時,即諸天的食時;午時是佛食時,即三世諸佛如來的食時;日暮是畜生食時;昏夜是鬼神食的時候。如本法師著《佛學問答》寫道:過午不食的好處極多,是故佛陀制定之: 一、食欲少,能減低男女愛欲之心。 二、能得身心輕安,讓腸胃得到適當休息。 三、易入禪定。 四、有更充裕的時間可修行悟道。 五、欲得解脫,食欲必然淨化故。 六、三世諸佛皆依過午不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shenghuo/12943/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