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臭

概述
腳臭有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
全身性疾病、足部局部疾病、衛生狀況較差、鞋襪通透性差均可引起腳臭。
對於腳臭患者,日常注意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清淡飲食,並積極治療原發病。
定義
腳臭是指足底和足趾間皮膚由於各種病變(如感染濕疹、多汗)出現臭味的症狀。各種炎症或疾病等刺激足部的感受器,並傳至大腦使交感神經支配足底小汗腺分泌大量汗液,含有水分、無機鹽、乳酸、尿素的汗液在封閉環境中未及時清理,引起足底部長期寄生的細菌或真菌分解皮膚表面穢物,散發難聞性氣體,而出現腳臭症狀。
類型
根據病因分類
病理性腳臭:指因疾病因素導致足部汗液分泌過多散發臭味。
生理性腳臭:指天氣炎熱、氣候潮濕、鞋襪通透性差、運動多、肥胖等原因引起出汗過多,導致皮膚浸漬滋生細菌散發臭味。
原因
腳臭的原因主要有全身性疾病、足局部性疾病、非疾病因素等。
疾病因素有糖尿病貧血、白血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足癬、足部濕疹、臭汗症、多汗症等。
非疾病因素有天氣炎熱、氣候潮濕、鞋襪通透性差、藥物過敏、不良生活及衛生習慣等。
疾病因素
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人體血糖升高後,腳部由於長期處於潮濕、陰暗的環境中,形成適合細菌、真菌等生存的內環境,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足部殘餘的汗液,則會出現腳臭症狀。此外,糖尿病還容易並發等皮膚化膿性感染,足癬、體癬等皮膚真菌感染。當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周圍血管病變則會出現糖尿病足,輕者表現為足部畸形、皮膚幹燥和發涼、胼胝(高危足);重者可出現足部潰瘍、壞疽。
臭汗症:由內分泌失調、激素紊亂或精神神經因素導致交感神經沖動增加,乙酰膽堿分泌量增多導致足底小汗腺分泌汗液增多,出現足部臭味。臭汗症多見於多汗、汗液不易蒸發的足部、乳房下、腹股溝,以及頂泌汗腺(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窩、肛周、外陰、臍部及乳暈等處。而以足部和腋下最為常見。臭汗症表現為足底和腳趾間發出臭味,常與多汗症伴發。代謝性疾病、服用藥物或特殊食物引起的臭汗症表現為全身臭味,同時患者唾液和尿液可能具有相同氣味。
多汗症:由於內分泌失調、激素紊亂或精神神經因素導致交感神經沖動增加,乙酰膽堿分泌量增多導致足底小汗腺分泌汗液增多,出現臭味。由於汗液蒸發不暢,致足底皮膚浸漬發白,並易繼發細菌和真菌感染,出現腳臭。
貧血、白血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絕經綜合征:均可使神經調節機制受影響,分泌過多乙酰膽堿,導致足底小汗腺分泌過多汗液,經細菌或真菌分解後產出難聞性氣體,臨床可見腳臭症狀。
足部局部性疾病
足癬:真菌寄生於足部,分解足部小汗腺分泌出得過多淤積於足底的汗液,從而出現腳臭症狀。除此之外,足癬還常常表現為表皮下水皰、趾間浸漬糜爛、有脫屑、足部灼熱疼痛等症狀,多伴有惡臭味,部分患者還伴有足部幹燥裂口,足部皮膚角化增厚。
足部濕疹:由於天氣炎熱,人體出汗較多,或氣候濕度較大,腳部常常處於潮濕的環境中,足底固有細菌或真菌分解淤積於足底的汗液,從而出現腳臭症狀。除此之外,腳部濕疹還常常表現為皮膚彌漫性發紅、腫脹,伴針頭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水皰等症狀,還可出現腳部皮膚角化增厚、皮膚糜爛、鱗屑等,一般在保持腳部清潔幹燥2~3周後腳部濕疹可自愈,但容易複發。
甲癬、足菌腫:也常引起腳臭。
心理性疾病
驚恐障礙抑鬱等心理問題也可引起足部多汗,繼發腳臭,該類患者常主訴腳臭, 伴有焦慮、抑鬱、睡眠障礙等, 甚至心悸、頭暈、疲乏等。
非疾病因素
藥物因素
服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會導致小汗腺分泌過多汗液,常出現腳臭。
環境因素
面對特定情境,如長期居住在狹小空間裏、考試、社交等均可引起焦慮,從而出現足部多汗,也會出現腳臭。
天氣炎熱、氣候潮濕、鞋襪通透性差等也可導致腳臭。
生活方式
近期熬夜、精神壓力大、過度勞累、長期站立、肥胖、運動、平時生活不注意足部衛生清潔等可能導致足部多汗,滋生細菌引起腳臭。
表現
症狀
腳臭部位
腳底、趾間:常見於足癬、臭汗症、多汗症等。
腳底:常見於足部濕疹等。
整個足部:常見於糖尿病、貧血、白血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絕經綜合征、營養不良等。
腳臭持續時間
陣發性腳臭:常見於封閉、潮濕環境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絕經綜合征、貧血等。
持續性腳臭:常見於炎症所致臭味,如甲癬、足部濕疹、臭汗症、多汗症、糖尿病足
一過性腳臭:指短時間內出現一次腳臭,很快就恢複正常,多與非疾病因素有關,如藥物過敏、天氣炎熱、不良生活習慣等。
腳臭劇烈程度
輕微腳臭:常見於非疾病因素、貧血、白血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劇烈腳臭:常見於足癬、足部濕疹、糖尿病足、臭汗症、多汗症等。
伴隨症狀
腳臭伴軀幹部不適
腳臭伴乏力不適:常見於糖尿病、貧血、絕經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腳臭伴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常見於糖尿病等。
腳臭伴體重減少:常見於糖尿病、白血病等。
腳臭伴面色蒼白:常見於貧血、營養不良等。
腳臭伴足部瘙癢、水皰:常見於足癬、足部濕疹等。
腳臭伴月經稀發:常見於絕經綜合征等。
腳臭伴其他不適
腳臭伴視物模糊:常見於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腳臭伴頭暈:常見於糖尿病、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絕經綜合征等。
腳臭伴焦慮、抑鬱:常見於驚恐障礙或抑鬱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絕經綜合征等。
就醫
非疾病因素導致的腳臭,無需就醫。
當出現腳臭,伴其他軀體不適症狀,如視物模糊、頭暈、瘙癢、皰疹等,需及時就醫。
就診科室:皮膚科、婦科、血液內科、內分泌科、感染科。
就醫提醒
需近期及時就醫的情況
腳臭伴瘙癢,難以忍受。
腳部皮膚出現紅斑、皰疹等。
腳臭伴糖尿病
就診科室
出現腳臭伴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或有糖尿病病史者出現腳臭,建議到內分泌科就診。
出現腳臭伴面色蒼白,或有白血病病史者出現腳臭,建議到血液內科就診。
腳臭伴月經稀發、月經不規則的患者,建議到婦科就診。
出現腳臭伴多汗、皮膚水皰、紅斑、鱗屑者,建議到皮膚科就診。
腳臭,但無糖尿病、白血病病史且存在抑鬱等情況,建議到精神心理科就診。
腳臭伴低熱、盜汗、食欲減退等表現,建議到感染科就診。
相關檢查
一般醫生會對患者進行問診,如詢問患者腳臭症狀持續時間、臭味嚴重程度、臭味具體部位,以及有可能的誘因和伴隨症狀等,並進行體格檢查,根據問診、體格檢查的實際情況, 針對不同的腳臭患者, 有選擇地進行血常規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糖化血紅蛋白測試、甲狀腺功能五項、性激素六項。
體格檢查
醫生會監測患者的血壓、呼吸、脈搏、體溫等生命體征,還會重點進行胸部、頸部檢查,如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胸廓畸形、有無體表外傷、胸部有無壓痛、有無心包摩擦感、有無胸膜摩擦感、是否存在頸部腫塊等,鑒別腳臭是否由內分泌系統疾病引起。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患者多出現甲狀腺腫大、伸手平舉出現手震顫等表現。
多數腳臭患者無異常體征。
咨詢並觀察足部是否存在異常,如脫屑、疼痛、麻木、皮溫降低、潰爛、壞死、開裂等。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為常規檢查,可以輔助判斷有無感染、貧血等,如血紅蛋白低於110g/L,則提示患者可能有貧血;如果白細胞計數高於10×10⁹/L,則提示患者可能有感染;如果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超過20×10⁹/L,甚至高達100×10⁹/L,則提示患者可能有白血病風險。
血糖:適用於懷疑有糖尿病的患者,常用來輔助判斷有無葡萄糖代謝異常等,如血糖病理性升高,則需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測試、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明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適用於血糖較高的患者,常用於篩查糖尿病、鑒別高血糖,如糖化血紅蛋白升高≥6.5%,則提示患者可能有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適用於懷疑有糖尿病的患者,常用於輔助判斷有無糖尿病等,如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或任何時間血糖≥11.1mmol/L,則提示患者有糖尿病。
甲狀腺功能五項:適用於懷疑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的患者,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常規檢查項目之一。血清遊離甲狀腺素(FT₄)、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FT₃)、血清總甲狀腺素(TT₄)、血清總三碘甲腺原氨酸(TT₃)升高,促甲狀腺激素(TSH)降低,提示患者出現臨床甲亢。
性激素六項:用於輔助診斷患者是否絕經。若性激素六項中促卵泡激素FSH)大於10U/L,提示患者卵巢儲備功能下降。若患者已閉經,FSH大於40U/L且雌二醇E₂)為10~20pg/ml,提示患者卵巢功能衰竭
細菌、真菌培養:適用於懷疑足部有感染的患者,可判斷感染的病原體是哪一類,便於後續診斷和治療。
疾病診斷
糖尿病
臨床表現:除腳臭之外,糖尿病還有典型的“三多一少”,臨床表現為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少,常伴有皮膚瘙癢,當血糖升高較快時還會出現視物模糊等症狀。此外,並發感染可出現皮膚化膿性感染、足癬體癬等;出現糖尿病足時,輕者表現為足部畸形、皮膚幹燥和發涼、胼胝,重者可出現足部潰瘍、壞疽。
相關檢查:血糖、OGTT、糖化血紅蛋白測試。
異常指標:多數患者出現血糖病理性升高。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顯示糖化血紅蛋白升高≥6.5%。OGTT顯示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或任何時間血糖≥11.1mmol/L。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臨床表現:除腳臭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還表現為眼球突出等眼部症狀;多言好動、緊張失眠、心情煩躁、易激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神經症狀;心慌、心悸等心血管系統症狀;消瘦、低熱、畏熱、全身多汗、疲乏無力等高代謝症候群;食欲亢進、多食易饑、大便稀溏、次數增多等消化系統症狀;手抖、進行性肌無力等肌肉骨骼系統症狀;女性可出現月經量減少、月經周期延長、閉經、不孕等症狀,男性可出現勃起功能障礙(陽痿),偶見乳腺發育。多數患者還會出現甲狀腺腫大、頸粗、面色潮紅、毛發脫落、皮膚粗厚、脈數等體征。
相關檢查:體格檢查、甲狀腺功能五項、甲狀腺超聲檢查
異常指標: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患者可能會有低熱、甲狀腺腫大等表現。甲狀腺功能五項顯示FT₄FT₃、TT₄、TT₃升高,TSH降低。甲狀腺超聲檢查顯示甲狀腺雙側葉體積增大,內部回聲不均勻,有許多腺體小片狀低回聲。
貧血
臨床表現:除腳臭外,還出現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心悸、免疫力下降等症狀。
相關檢查:血常規。
異常指標:血常規顯示血紅蛋白低於110g/L,但高於90g/L,則提示患者可能有輕度貧血。如血紅蛋白低於90g/L,但高於60g/L,則提示患者有中度貧血;如血紅蛋白低於60g/L,但高於30g/L,則提示患者有重度貧血;如血紅蛋白低於30g/L,則提示有極重度貧血。
白血病
臨床表現:除足部多汗、腳臭之外,白血病早期還會表現出發熱、全身各部位異常出血(如皮膚瘀點、鼻出血、牙齦出血、月經過多)、牙齦腫脹、關節疼痛、骨骼疼痛等症狀。
相關檢查:血常規、骨髓細胞塗片
異常指標:血常規顯示白細胞計數明顯增多,超過20×10⁹/L,甚至高達100×10⁹/L。骨髓細胞塗片顯示骨髓增生明顯至極度活躍,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狀核粒細胞明顯增多,粒紅比例明顯增高。
絕經綜合征
臨床表現:除足部多汗、腳臭之外,絕經綜合征還常常表現為緊張易怒、焦躁不安、情緒低落、記憶力減退等精神神經症狀,月經周期不規則、經期持續時間較長、經量增多或減少等月經紊亂症狀,或出現反複短暫性面部、頸部、胸部皮膚陣陣泛紅,或出現陰道灼熱、瘙癢、性交痛等局部症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頭暈、頭痛、心悸、失眠、耳鳴等自主神經失調症狀。
相關檢查:性激素六項。
異常指標:性激素六項顯示FSH大於10U/L,提示患者卵巢儲備功能下降。若患者已閉經,FSH大於40U/L且雌二醇(E₂)為10~20pg/ml,提示患者卵巢功能衰竭。
足癬
臨床表現:除腳臭之外,足癬還常表現為表皮下水皰、趾間浸漬糜爛、有脫屑、足部灼熱疼痛等症狀,多伴有惡臭味,部分患者還伴足部幹燥裂口,足部皮膚角化增厚。
相關檢查:體格檢查、真菌檢查
異常指標:足部可見表皮下水皰、趾間浸漬糜爛、脫屑,伴有惡臭味;真菌檢查可見菌絲或孢子。
足部濕疹
臨床表現:除腳臭之外,腳部濕疹還常表現為腳部皮膚彌漫性發紅、腫脹,伴針頭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水皰等症狀,還可出現腳部皮膚增厚、皮膚糜爛、鱗屑等,一般在保持腳部清潔幹燥2~3周後腳部濕疹可自愈,但容易複發。
相關檢查:體格檢查、血常規。
異常指標:體格檢查顯示腳部皮膚彌漫性發紅、腫脹,伴針頭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水皰;血常規檢查可見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多汗症
臨床表現:除足部多汗、腳臭之外,多汗症還可見於腋下、腹股溝、會陰部、前額、鼻尖和胸部,無明顯季節區別。常初發於兒童或青春期,一般持續數年,至25歲以後常自然減輕。足部多汗由汗液蒸發不暢,導致足底皮膚浸漬發白,伴腳臭,並易繼發細菌和真菌感染。由於該部位皮膚薄嫩,經常潮濕摩擦,易發生擦爛性紅斑。
相關檢查:體格檢查。
異常指標:體格檢查顯示足底皮膚浸漬發白,或擦爛性紅斑,伴有臭味。
臭汗症
臨床表現:除腳臭之外,臭汗症多見於多汗、汗液不易蒸發和頂泌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窩、腹股溝、足部、肛周、外陰、臍部及女性乳房下等處,而以足部和腋下最為常見。足部臭汗症表現為足底和腳趾間發出臭味,常與多汗症伴發。代謝性疾病、服用藥物或特殊食物引起的臭汗症表現為全身臭味,同時患者唾液和尿液可能具有相同氣味。
相關檢查:體格檢查。
異常指標:體格檢查顯示足底多汗、臭味。
常見疾病的區別
足癬、足部濕疹、糖尿病的區別如下。
腳臭部位不同
足癬:常為腳底和趾間。
足部濕疹:常為腳底。
糖尿病:常為整個足部。
腳臭嚴重程度不同
足癬:常表現為足部劇烈臭味,甚至癢痛難耐。
足部濕疹:常表現為劇烈腳臭。
糖尿病:常表現為爛蘋果樣較重腳臭。
腳臭伴隨症狀不同
足癬:常伴有皮下水皰、趾間浸漬糜爛、有脫屑、足部灼熱疼痛等症狀,多伴有惡臭味,部分患者還伴足部幹燥裂口、足部皮膚角化增厚等症狀。
足部濕疹:常伴有腳部皮膚彌漫性發紅、腫脹,伴針頭至米粒大小的丘疹、水皰等症狀,還可出現腳部皮膚增厚、皮膚糜爛、鱗屑等症狀。
糖尿病:伴有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輕,可伴有皮膚臭味,其中以腳臭最為常見,當血糖升高較快時還會出現視物模糊等症狀。
治療
不同原因導致的腳臭,其治療方法也不同。
非疾病因素引起的腳臭,可通過改正不良衛生習慣、清淡飲食、換透氣鞋襪等方式來緩解和避免。
疾病因素引起的腳臭需查明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治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臭汗症等。
家庭處理
注意衛生情況,勤換洗,如果鞋襪不透氣,應及時更換鞋襪。
如果過敏材質或藥物導致過敏,引起腳臭,可避免繼續接觸過敏原,如有必要遵醫囑服用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苯海拉明)。
有糖尿病病史者,需調整飲食,少食多餐,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量。
白血病病史者,需補充營養,尤其是優質蛋白飲食(如蛋類、魚肉、奶類),避免強行搔抓。
對症治療
部分腳臭患者可以給予如下對症治療。
單純的腳臭可以使用局部外洗治療,如0.1%聚維酮碘液或1:5000高錳酸鉀液外洗。
汗臭症患者可外用止汗劑,最常見的活性成分為鋁鹽,是減少局部出汗的首選初始療法。
病因治療
腳臭在診斷明確後,醫生會針對性地進行病因治療。
糖尿病
醫學營養治療:按照體重計算患者每日總攝入熱量,嚴格控制飲食,嚴格控制體重。限制高血糖指數(GI)食品攝入,限制含糖飲料攝入,進食優質蛋白、富含纖維的食品;戒煙限酒。
藥物治療:主要為降糖藥物,常見為胰島素磺酰脲類格列奈類等,包括口服藥物治療和注射制劑治療。
貧血
一般治療:增加營養,多食用含鐵量豐富的食物,多食蔬菜、蛋類、肉類、動物肝腎等食物。
藥物治療:缺鐵性貧血常用枸櫞酸鐵銨、右旋糖酐鐵等;巨幼細胞貧血補充葉酸維生素B₁₂
支持療法:通過輸血改善貧血症狀。一般用於極重度貧血患者,另外再生障礙性貧血也常用支持療法。
白血病
一般治療:增加營養,多食用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蛋類、肉類等食物。
分子靶向治療:常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甲磺酸伊馬替尼等)。
幹擾素治療:常與小劑量阿糖胞苷合用。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白血病的方法。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藥物治療:適用於輕中度病情、甲狀腺輕中度腫大、各種原因不適宜手術者。常用藥物為抑制合成甲狀腺激素的藥物,如硫氧嘧啶類咪唑類
¹³¹I治療:適用於甲狀腺腫大II度以上,對抗甲狀腺藥物過敏,藥物或手術後複發者。口服¹³¹I可以破壞甲狀腺組織,減少甲狀腺激素產生。
手術治療:適用於甲狀腺腫大顯著,有壓迫症狀,胸骨後甲狀腺腫或中重度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服藥無效者,主要包括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絕經綜合征
藥物治療:主要應用雌激素補充治療。
足癬
一般治療:勤換鞋襪,穿過的襪子用開水燙洗;停用廣譜抗生素類固醇皮質激素
局部藥物治療:外用咪康唑、克黴唑、制黴菌素等藥物。
全身藥物治療:口服氟康唑、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黴素藥物。
足部濕疹
一般治療:保持腳部清潔、幹燥。忌食辛辣,戒煙限酒。
局部藥物治療:主要應用抗組胺藥(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異丙嗪、曲吡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口服治療和哈西奈德軟膏外用治療。
物理治療:微波或紅外線照射治療。
多汗症、臭汗症
外用藥物治療:主要應用5%明礬溶液、5%鞣酸溶液、2%~4%甲醛溶液、20%氯化鋁乙醇溶液
口服藥物治療:主要應用某些鎮靜藥(如溴劑、苯巴比妥),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
物理治療:足部多汗症可用自來水及直流電進行電離子透入療法;臭汗症可使用肉毒素局部注射。
手術治療:其他治療無效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主要應用切除汗腺術或交感神經切除術。
日常
保持衛生清潔
日常注意勤換洗,尤其肥胖易出汗者和運動後出汗都應該盡快洗腳並保持幹燥。
選擇透氣性好的鞋子和襪子,避免出汗過多滋生細菌。
出汗嚴重者,可適當使用止汗劑。
改善飲食
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並注意三餐規律、飲食均衡,避免挑食、暴飲暴食,有助於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發生。
飲食建議清淡,盡量避免高油、高脂、高糖、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洋蔥等,最好粗細搭配。
戒煙、戒酒。
適當運動
適當鍛煉,可以選擇步行、慢跑、遊泳等,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
注意休息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避免過度疲勞。
預防
提高自我保健意識,保持良好作息,如戒煙、均衡飲食、堅持鍛煉,保持正常體重,調整飲食結構,避免攝入高糖分食物。進食優質蛋白、富含纖維的食品。
戒煙限酒,包括減少二手煙吸入。
控制高危因素,有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定期體檢
鞋襪要透氣,不與他人共穿鞋襪;易致過敏的食物也應回避。
注意腳部衛生,堅持每日洗腳,保持腳部清潔幹燥,切忌搔抓。不要用熱水洗燙。有感染時,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参考文献(8篇)

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下册[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王永炎,鲁兆麟. 中医内科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jiankang/2054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