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疼痛

頭皮疼痛

概述

偶爾頭皮疼痛屬於正常現象;長期、頻繁頭皮疼痛屬於病理狀態,需要進行診治。

頭皮疼痛主要由內分泌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血管系統疾病、皮膚疾病等引起。

出現病理性頭皮疼痛,要及時去醫院治療,治療以鎮痛藥物治療為主。

定義

頭皮疼痛是指眉弓、耳輪上緣和枕骨隆突連線以上的覆蓋於顱骨外的軟組織由各種病變導致的疼痛。各種因素(如損傷、炎症、過敏刺激、病變等)刺激頭部的感覺神經(包括三叉神經、枕小神經、耳大神經、枕大神經等神經的神經末梢)產生痛覺,並傳到大腦中樞,引起頭皮疼痛感覺。

類型

按病因分類

內分泌系統疾病引起頭皮疼痛:常見於糖尿病等。

神經系統疾病引起頭皮疼痛:腦神經由炎症或其他刺激發生異常,導致頭部皮膚感覺異常,常出現頭皮疼痛。常見於三叉神經痛、枕大神經痛、耳大神經痛、偏頭痛、神經衰弱、神經症、神經末梢炎、枕小神經痛等。

血管系統疾病引起頭皮疼痛:由頭部部分動脈出現炎症或大腦局部血管破裂或血供不足,刺激頭部感覺神經產生痛覺,從而臨床表現為頭皮疼痛。常見於巨細胞動脈炎、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

皮膚疾病引起頭皮疼痛:由頭部皮膚出現皰疹、頭部軟組織感染或頭皮局部外傷,導致頭部皮膚出現異常疼痛等症狀。常見於牙齦炎、鼻竇炎、帶狀皰疹、頭皮損傷、頭部毛囊周圍炎、頭癬、單純皰疹、脂溢性皮炎、痤瘡、皮神經炎、斑禿、銀屑病、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等。

其他因素引起頭皮疼痛: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竇炎、抑鬱症、癲癇、營養不良、頸椎病、顱骨骨折、洗發水過敏、藥物過敏、精神神經因素等。

原因

老年人頭皮疼痛常見原因為糖尿病等。

中青年頭皮疼痛常見原因為頭皮損傷、帶狀皰疹、巨細胞動脈炎、三叉神經痛、枕大神經痛等。

小兒出現頭皮疼痛常見原因為牙齦炎、鼻竇炎、頭皮損傷等。

疾病因素

內分泌系統疾病

糖尿病:機體內分泌紊亂,血糖水平升高,長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頭部、神經、血管等組織器官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常出現神經退化而表現為頭皮疼痛。

神經系統疾病

  • 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的後根、半月節及其周圍分支發生病變,或受到縮窄的神經外膜、較高的岩骨脊的壓迫,或鄰近的腦橋小腦角出現腫瘤、炎症、血管畸形,從而出現頭皮疼痛症狀。
  • 枕大神經痛:枕大神經穿行斜方肌至皮下,終於枕部及顱頂的皮膚,由炎症、頸部壓迫或神經異常刺激,引起枕大神經痛症,從而出現頭皮疼痛症狀。
  • 耳大神經痛:耳大神經沿頸外靜脈後側上升,分成前、中、後三個終支,分布於腮腺、嚼肌下部、耳垂、耳廓後和乳突部的皮膚,由各種原因炎症或神經異常刺激,引起耳大神經放出異常沖動,可出現頭皮疼痛。
  • 偏頭痛:含酪胺的奶酪、含亞硝酸鹽的肉類和醃制食品、含苯乙胺的巧克力、含穀氨酸鈉的食品添加劑及葡萄酒、口服避孕藥、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等藥物或食物刺激,可引起偏頭痛。另外,強光、過勞、應激以及應激後的放松、睡眠過多或過少、禁食、緊張、情緒不穩等也會誘發偏頭痛,可出現頭皮疼痛。
  • 其他:神經衰弱、神經症、神經末梢炎、枕小神經痛、鼻咽癌、面神經炎、岩骨尖綜合征等疾病也常引起頭皮疼痛。

血管系統疾病

巨細胞動脈炎:又稱顳動脈炎,為炎症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常呈遺傳易感性,多與人類白細胞抗原二類區域的基因相關,出現家族遺傳特點,一般在50歲以後發病率逐步上升,由血管管壁受到炎症刺激出現增粗、閉塞、壞死,導致顱腦部組織缺血、液化或壞死,患者常出現頭皮疼痛症狀。

高血壓:也會並發血管硬化,引起大腦缺血,出現頭皮疼痛症狀。

皮膚疾病

  • 頭皮損傷:由直接外力造成。鈍器可造成頭皮挫傷、不規則裂傷或頭皮血腫,銳器損傷的傷口整齊,頭發絞入機器則可引起頭皮撕脫傷。
  • 帶狀皰疹:由某種誘因,如創傷、疲勞、惡性腫瘤、病後虛弱、使用免疫抑制劑等,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特別是特異性細胞免疫抑制,出現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病毒常侵襲神經,特別是肋間神經、腦神經、腰部神經、骶部神經等,出現神經走行區域疼痛。
  • 頭部毛囊周圍炎: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及其他雙球菌感染頭部毛囊炎,出現頭皮毛囊化膿、破潰,從而出現頭皮疼痛。
  • 頭癬:許蘭毛癬菌、斷發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鐵鏽色小孢子菌、須癬毛癬菌感染頭部皮膚,出現黃癬、白癬、黑點癬、膿癬,表現為皮膚斑片、皮疹、鱗屑、瘙癢、疼痛等。
  • 脂溢性皮炎:由於疲勞、情緒激動、糠秕馬拉色菌感染機體皮膚,出現頭皮紅斑、糜爛、滲出、抓痕,頭皮疼痛等症狀。
  • 其他皮膚病:單純皰疹、痤瘡、皮神經炎、斑禿、銀屑病、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也會引起皮膚皰疹或神經異常,出現頭皮疼痛。

其他疾病

顱骨骨折、頭部劃傷等外傷性疾病也可引起頭皮疼痛,該類患者常主訴頭皮疼痛,伴有頭部出血,甚至頭部畸形等。

驚恐障礙或抑鬱等心理問題也可引起頭皮疼痛,該類患者常主訴頭皮疼痛,伴有焦慮、抑鬱、睡眠障礙等,甚至心悸、頭暈、疲乏等。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化膿性下頜淋巴結炎、腮腺炎等疾病,可累及支配頭皮的神經,從而引起頭皮疼痛。

非疾病因素

生活方式

頭皮外傷、高溫熱水洗頭、抓撓頭皮、用力梳頭、紮頭發過緊、噪聲刺激、異味刺激(如惡臭味)、長期熬夜、吸煙等可能引起頭皮周圍神經或血管受壓或受損,導致頭皮疼痛發生。

藥物因素

許多抗菌藥物及鎮靜藥物容易出現過敏反應,引起頭皮疼痛,如服用青黴菌、鏈黴素、安定、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嗎啡等藥物。

其他因素

植發後,新發生長時可能導致輕微頭皮瘙癢、疼痛,此為正常生理現象。

某些腫瘤患者接受放療後可能出現頭皮疼痛,多為放療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放療可刺激神經末梢,從而引起頭皮疼痛。

表現

症狀

頭皮疼痛部位

  • 頭皮疼痛位於眼眶上部、額部:常見於外力損傷、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等。
  • 頭皮疼痛位於乳突部、耳郭後部及耳輪上部:常見於外力損傷、耳大神經痛等。
  • 頭皮疼痛位於後枕部,向前額、耳後、顳部放射:常見於外力損傷、枕大神經痛等。
  • 頭皮疼痛位於顳部:常見於外力損傷、巨細胞動脈炎等。
  • 頭皮疼痛位於頭部某個固定部位:常見於高血壓、偏頭痛、頭部毛囊周圍炎等。

頭皮疼痛性質

  • 頭皮燒灼痛:常見於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枕大神經痛、耳大神經痛等。
  • 頭皮撕裂樣疼痛:常見於外力損傷、三叉神經痛等。
  • 頭皮刺痛:常見於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耳大神經痛等。
  • 頭皮刀割樣疼痛:常見於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等。
  • 頭皮鈍痛:常見於鼻咽癌、牙齦炎、鼻竇炎等。
  • 頭皮隱痛:常見於頸椎病、腦血管疾病、中耳炎、糖尿病等。
  • 頭皮脹痛:常見於高血壓、偏頭痛、上呼吸道感染等。

頭皮疼痛持續時間

  • 陣發性頭皮疼痛:常見於糖尿病、三叉神經痛、耳大神經痛、枕大神經痛、偏頭痛、高血壓等。
  • 持續性頭皮疼痛:常見於外力損傷、鼻咽癌、帶狀皰疹、巨細胞動脈炎等。
  • 一過性頭皮疼痛:指短時間內出現一次頭皮疼痛,很快就恢複正常,其發生多與非疾病因素有關,近期熬夜、精神壓力大、過度勞累、冷風刺激等都有可能導致一過性頭皮疼痛的發生。
  • 頭皮疼痛劇烈程度
  • 輕度頭皮疼痛:常見於糖尿病、枕大神經痛、巨細胞動脈炎等。
  • 劇烈頭皮疼痛:常見於頭皮損傷、顱骨骨折、三叉神經痛、枕小神經痛、帶狀皰疹、耳大神經痛等。

伴隨症狀

頭皮疼痛伴頭部不適

頭皮疼痛伴頭皮紅腫:常見於頭部毛囊周圍炎、脂溢性皮炎、頭癬等。

頭皮疼痛伴頭皮皮疹:常見於脂溢性皮炎、頭癬、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等。

頭皮疼痛伴頭皮瘙癢:常見於頭癬、脂溢性皮炎、變態反應性皮膚病等。

頭皮疼痛伴頭痛、頭暈:常見於糖尿病、巨細胞動脈炎、高血壓等。

頭皮疼痛伴耳鳴:常見於中耳炎等。

頭皮疼痛伴軀幹部不適

頭皮疼痛伴心悸:常見於高血壓、糖尿病等。

頭皮疼痛伴乏力不適:常見於糖尿病、鼻咽癌等。

頭皮疼痛伴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少:常見於糖尿病等。

頭皮疼痛伴前額、耳後、顳部放射性疼痛:常見於枕大神經痛等。

頭皮疼痛伴胸部刀割樣疼痛、皮膚表面皰疹:常見於帶狀皰疹等。

頭皮疼痛伴其他不適

頭皮疼痛伴視力模糊:常見於神經性疾病,如糖尿病、巨細胞動脈炎等。

頭皮疼痛伴失明:常見於巨細胞動脈炎等。

頭皮疼痛伴發熱:常見於頭部毛囊周圍炎、中耳炎、鼻竇炎、頭皮炎症等。

頭皮疼痛伴惡心、嘔吐:常見於高血壓、糖尿病、神經症等。

頭皮疼痛伴焦慮、抑鬱:常見於驚恐障礙或抑鬱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就醫

一過性頭皮疼痛可無需治療;長期、頻繁頭皮疼痛屬於病理狀態,需要及時進行診治。

出現頭皮疼痛,伴其他軀體不適症狀,如頭痛、視物模糊等,需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就診科室:皮膚科、神經內科、急診科、骨科。

就醫提醒

需近日及時就醫的情況

頭皮疼痛伴頭皮紅腫、頭皮皮疹、頭皮瘙癢。

頭皮疼痛伴發熱、頭痛、頭暈。

頭皮疼痛伴頸部僵硬不適。

需緊急就醫的情況

劇烈頭皮疼痛,伴有撕裂樣劇烈疼痛,難以忍受。

頭部外傷性疼痛伴出血量大、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發熱、聽力下降。

出現突然昏迷。

就診科室

出現頭皮疼痛伴見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或有糖尿病病史者出現頭皮疼痛,建議到內分泌科就診。

出現頭皮疼痛劇烈伴見頭部不適,建議到神經內科就診。

出現頭皮疼痛伴頭部畸形、出血,建議到急診科或神經外科就診。

出現頭皮疼痛伴頭面部毛囊炎,建議到皮膚科就診。

出現頭皮疼痛伴聽力下降、耳部流膿,建議到耳鼻喉科就診。

出現頭皮疼痛伴頭暈、昏迷的患者,建議到急診科或神經外科就診。

頭皮疼痛,但無糖尿病、高血壓、白血病病史且存在抑鬱等情況,建議到精神心理科就診。

頭皮疼痛伴低熱、盜汗、食欲減退等表現,建議到感染科就診。

相關檢查

一般醫生會對患者進行問診、體格檢查,根據問診和體格檢查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頭皮疼痛患者,有選擇地進行血常規、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頭顱CT增強檢查、電生理檢查、皮膚塗片檢查、微生物培養、真菌鏡檢。

體格檢查

醫生會檢查患者的頭部,還會重點觀察患者皮膚是否存在外傷、出血、皮疹、皰疹、紅斑、皮屑、抓痕、糜爛、滲出等。若頭皮疼痛伴頭皮紅腫、頭皮皮疹、頭皮瘙癢,則提示頭皮炎症。

頭皮疼痛伴見頭暈、頭痛,或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患者就診,應積極配合醫生完成血壓測量。若血壓測量值偏高,則提示高血壓。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懷疑有感染、貧血、過敏可進行血常規檢查,可輔助醫生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貧血或過敏。如血紅蛋白低於110g/L,則提示患者可能有貧血;如果白細胞計數高於10×10⁹/L,則提示患者可能有感染;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則提示患者存在細菌感染,若嗜酸粒細胞增多,則提示患者存在變態反應性疾病(過敏性疾病)。

血糖檢測:懷疑有糖尿病可進行血糖檢測。若血糖病理性升高,則提示糖尿病,應繼續糖化血紅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糖化血紅蛋白測試:懷疑糖尿病可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測試,若糖化血紅蛋白升高≧6.5%,則提示患者可能有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懷疑糖尿病的患者可進行該檢查。若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或任何時間血糖≧11.1mmol/L,則提示患者有糖尿病。

皮膚塗片檢查:懷疑病原體感染導致頭皮疼痛的患者可采取皮膚塗片檢查,可輔助醫生判斷頭皮疼痛是否由病原體感染引起。若皮膚塗片檢查顯示病原體陽性,則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培養:細菌、真菌感染導致頭皮疼痛的患者可采取微生物培養,可輔助醫生判斷頭皮疼痛是由哪種微生物感染引起。若微生物培養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及其他雙球菌陽性,則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頭部毛囊周圍炎。若微生物培養顯示許蘭毛癬菌、斷發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鐵鏽色小孢子菌、須癬毛癬菌等其中一株陽性,則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頭癬。若糠秕馬拉色菌陽性,則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脂溢性皮炎。

真菌鏡檢:懷疑有頭癬可進行真菌鏡檢,若鏡下可見許蘭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鐵鏽色小孢子菌和斷發毛癬菌,則提示存在頭癬。

影像學檢查

頭部CT增強檢查:懷疑腦組織壞死或其他病變可進行本檢查,能直接觀察腦部的結構,若腦組織水腫,則提示患者腦缺血壞死。

其他檢查

電生理檢查:懷疑有神經系統疾病可進行電生理檢查,可輔助判斷患者是否有神經傳導障礙。

疾病診斷

帶狀皰疹

臨床表現:疼痛、皮疹是帶狀皰疹最主要的症狀,可發於胸腹四肢以及頭面部。在發疹前可有乏力、低熱等全身症狀,患處皮膚自覺灼熱或灼痛,觸之有明顯的痛覺異常,持續1~5日,亦可無前驅症狀即發疹。隨後會出現片狀的水腫性紅斑,很快在此基礎上出現粟粒至黃豆大小丘疹,簇狀分布而不融合,並於數小時後變為水皰,皰壁緊張,皰液澄清,水皰外周繞以紅暈,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水皰幹涸、結痂脫落後留有暫時性淡紅斑或色素沉著。

相關檢查:體格檢查。

異常指標:體格檢查顯示神經走行區域出現丘疹、水皰、紅斑、色素沉著等,按壓局部疼痛。

頭皮損傷

臨床表現:頭皮損傷包括皮下血腫、頭皮裂傷、頭皮撕脫傷三類,皮下血腫比較局限,周邊較中心區更硬,無波動,若血腫位於帽狀腱膜下,因不受顱縫限制,可擴散至全頭,觸之較軟,可有明顯波動。銳器所致的頭皮裂傷傷口創緣整齊,多數裂傷僅限於頭皮,可深達骨膜,一般顱骨完整。鈍器造成的頭皮裂傷多不規則,創緣有挫傷痕跡,常伴著力點的顱骨骨折或腦損傷。頭皮撕脫傷往往自頭皮到帽狀腱膜下間隙全層撕脫,有時還連同部分骨膜,嚴重者整個頭皮甚至連前部的額肌一起撕脫。

相關檢查:體格檢查。

異常指標:體格檢查顯示頭皮局部隆起或頭皮裂傷,按壓局部疼痛。

頭癬

臨床表現:發病早期表現為群集的紅色小丘疹,逐漸向四周擴展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斑,表面覆有灰白色鱗屑,呈環狀體癬樣改變,隨之附近可出現數片同樣的皮損,稱為“母子斑”。皮損逐漸演變為大片狀附有鱗屑的斑片,斑片內頭發多在距離頭皮2~4mm處折斷。

相關檢查:真菌鏡檢。

異常指標:真菌鏡檢顯示包繞毛發密集排列的圓形、卵圓形小孢子。

脂溢性皮炎

臨床表現:可累及頭皮及胸骨前區、腋部、乳房下及腹股溝處皮膚。表現典型性紅斑及油膩性脫屑,常擴展至發際及耳後部位,輕度瘙癢。

相關檢查:體格檢查。

異常指標:體格檢查顯示典型皮損為油膩性鱗屑性黃紅色斑片。

三叉神經痛

臨床表現:常表現為陣發性的頭皮疼痛,發作時如同閃電,突然發生,沒有先兆。疼痛常表現為如電擊般尖銳的刺痛、如針刺樣痛,痛區猶如刀割或如撕裂。疼痛曆時短暫,只數秒至1~2分鍾即驟然停止。每次發作中均有數陣這樣的劇痛,隨以短暫的間歇。一般晚間發作較少較輕,偶有患者疼痛通宵達旦,不能入眠。發作時患者面肌可因疼痛而抽搐,兩眼固定,語言及行動中止。

相關檢查:體格檢查、電生理檢查。

異常指標:體格檢查顯示頭部發紅、皮溫增高、結膜充血、流淚、唾液分泌增多、鼻黏膜充血、流涕等,在患側的鼻翼、上唇、下唇、口角、眶下區、牙齦、上下犬齒等部位稍加觸摸,即可引起一陣閃電般疼痛發作。電生理檢查顯示視神經傳導功能受損。

巨細胞動脈炎

臨床表現:最常見的症狀為頭痛、發熱、肌痛等症狀,頭痛、面痛常為持續性,梳發及咀嚼時可增加疼痛。當頸動脈及眼動脈受損時可出現視覺障礙。

相關檢查:體格檢查。

異常指標:體格檢查顯示顳淺動脈處有壓痛,摸之動脈呈條狀增粗,搏動減弱。眼底檢查可發現中央視網膜動脈及靜脈變細、視頻蒼白,黃斑部大體正常,視網膜可稍呈水腫。

糖尿病

臨床表現:除頭皮疼痛之外,糖尿病還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減少,常常還伴有皮膚瘙癢,當血糖升高較快時還會出現視物模糊等症狀。

相關檢查: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糖化血紅蛋白測試。

異常指標:多數患者出現血糖病理性升高。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顯示糖化血紅蛋白升高≧6.5%。OGTT顯示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或任何時間血糖≧11.1mmol/L。

枕大神經痛

臨床表現:除頭皮疼痛外,枕大神經痛臨床常出現枕部及顱頂部疼痛,常放射至前額、耳後或顳部,呈現間歇發作性或在持續性鈍痛的背景上加劇樣陣發性疼痛,疼痛可出現自發性,亦可因頭部運動、咳嗽或噴嚏而誘發。

相關檢查:體格檢查、電生理檢查。

異常指標:體格檢查顯示在枕部有壓痛點,頭部感覺檢查可有神經功能減退的現象或過敏區。電生理檢查顯示視神經傳導功能受損。

耳大神經痛

臨床表現:除頭皮疼痛之外,耳大神經痛臨床常出現乳突、耳後皮膚疼痛,呈現間歇發作性或加劇樣陣發性疼痛,疼痛可出現自發性,亦可因頭部運動、咳嗽或噴嚏而誘發。

相關檢查:電生理檢查。

異常指標:電生理檢查顯示視神經傳導功能受損。

常見疾病的區別

三叉神經痛、枕大神經痛、耳大神經痛、的區別如下。

頭皮疼痛部位不同

三叉神經痛:疼痛部位常為眼眶上部、額部或面頰部。

枕大神經痛:疼痛部位多為後枕部、顱頂部,向前額、耳後放射。

耳大神經痛:疼痛部位常為乳突部、耳郭後部和耳輪上部。

頭皮疼痛性質不同

三叉神經痛:常表現為陣發性短暫性電擊樣、燒灼樣、針刺樣、刀割樣或撕裂樣疼痛。

枕大神經痛:常表現為間歇性燒灼樣、電擊樣疼痛。

耳大神經痛:常表現為短暫性陣發性電擊樣、燒灼樣疼痛。

頭皮疼痛嚴重程度不同

三叉神經痛:常表現為劇烈頭皮疼痛。

枕大神經痛:常表現為稍劇烈頭皮疼痛,較三叉神經痛稍輕。

耳大神經痛:常表現為劇烈頭皮疼痛。

治療

由炎症引起的頭皮疼痛(如鼻竇炎、牙齦炎),可以使用抗生素藥物消炎治療。

單純性頭皮疼痛可以使用鎮痛藥物治療。植發後頭皮疼痛多無須治療。

外傷引起的頭皮疼痛需立即制動,平臥休息,並消毒局部,減少出血。

家庭處理

如果洗發水、藥物導致過敏,引起頭皮疼痛,可自行按藥物說明書服用抗過敏藥物。

避免用力梳頭或紮頭發過緊。

如有外傷或撞擊史,需適當用繃帶包紮固定,保持平靜呼吸,避免劇烈活動,並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有糖尿病病史者,需調整飲食,少食多餐,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量。

對症治療

部分頭皮疼痛患者可以給予如下對症治療。

單純的頭皮疼痛可以使用鎮痛藥物治療,可以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非甾體抗炎藥(如萘普生、布洛芬)治療,也可以嘗試使用局部鎮痛藥和抗炎藥(如含水楊酸鹽的乳膏或凝膠)。

如果藥物治療無效或有特定情況的患者可能需要局部注射治療,一般是使用局部麻醉藥物和激素類藥物混合後注入疼痛部位。

病因治療

頭皮疼痛在診斷明確後,醫生會針對性地進行病因治療。

帶狀皰疹

系統藥物治療:抗病毒藥物(如伐昔洛韋、泛昔洛韋等),鎮靜止痛藥(三環類抗抑鬱藥如阿米替林、加巴噴丁、普瑞巴林或非甾體抗炎藥如雙氯酚酸鈉),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等)。

局部藥物治療:主要應用爐甘石洗劑、阿昔洛韋乳膏、噴昔洛韋乳膏、3%硼酸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0.5%新黴素軟膏、2%莫匹羅星軟膏、複方利多卡因乳膏或0.025%辣椒素治療。

物理治療:如紫外線、頻譜治療儀、紅外線等局部照射,可促進水皰幹涸和結痂,緩解疼痛。

頭皮損傷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為消炎鎮痛藥。若疼痛劇烈不能緩解,可應用強效鎮痛藥。

外科治療:頭皮裂傷者盡早施行清創縫合。頭皮血腫者可采用早期冷敷、加壓包紮。若血腫巨大,則應在嚴格皮膚准備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後加壓包紮。頭皮撕脫傷可行頭皮瓣複位再植、清創後自體植皮、晚期創面植皮。

頭癬

口服藥物:口服抗真菌藥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治療,兒童用藥時醫生會酌情減量。對於膿癬,急性炎症期可短期聯合應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繼發細菌感染時可加用抗生素。

局部塗藥:可用2%碘酊,以及外用抗真菌藥,如1%聯苯苄唑溶液或霜劑、1%特比萘芬霜等塗於患處,每日2次,連用8周。

脂溢性皮炎

系統治療:常口服B族維生素,瘙癢劇烈時加用抗組胺藥,炎症反應明顯、皮損面積較大者,可短期口服四環素族抗生素或紅黴素,目的在於抗炎而不是殺菌。

外用治療:嬰兒頭皮脂溢性皮炎可用嬰兒洗發液去痂皮,然後用潤膚油。成年人可先選含焦油、吡硫鋅、硒或酮康唑的洗發液洗頭;還可外用糖皮質激素溶液制劑或酮康唑霜。

三叉神經痛

藥物治療:臨床常用藥物有卡馬西平、苯妥英鈉、七葉蓮等。

封閉治療:主要應用無水乙醇、熱水、甘油等藥物注射到三叉神經的分支、半月節、三叉節後感覺神經根上。

半月神經節經皮射頻熱凝療法。

手術治療:主要包括周圍支切除術或抽出術、三叉神經節後感覺根部分切斷術、三叉神經脊束切斷術、三叉神經減壓術等。

巨細胞動脈炎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為地塞米松、甲潑尼龍、潑尼松。初次發病者常口服潑尼松片,複發者常使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聯合甲氨蝶呤或環磷酰胺治療。

糖尿病

治療目標是控制高血糖、消除糖尿病症狀、預防或延緩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發生發展。

醫學營養治療:按照體重計算患者每日熱量總攝入量,嚴格控制飲食。限制高糖食物的攝入,進食優質蛋白、富含纖維的食品。戒煙限酒。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分為口服藥物治療和注射制劑治療。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物為磺酰脲類、格列奈類、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ɑ-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和二肽基肽酶-IV抑制劑等。常用注射制劑藥物為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等。

枕大神經痛

藥物治療:臨床常用藥物有布洛芬、萘普生、非諾洛芬、酮洛芬等。

耳大神經痛

用於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或對乙酰氨基酚、卡馬西平,或局部麻醉,都可以達到緩解頭皮疼痛的作用。

日常

戒煙,盡量少喝酒,不喝或少喝咖啡、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

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

進行規律的體育鍛煉(如每日運動30分鍾,以有氧運動和力量運動相結合,每周運動3~5次)。

學會正確釋放壓力、調整情緒。

烹飪時注意少放鹽,少放油,少用含鹽高的調料,少吃醃制菜、醃制肉等;保證食物種類多樣化。

保持舒適的居住環境,溫濕度適宜,保持房間涼爽、光線昏暗、安靜。

預防

提高自我保健意識,保持良好作息,如戒煙、均衡飲食、堅持鍛煉,保持正常體重,調整飲食結構,避免攝入高糖分食物。進食優質蛋白、富含纖維的食品。

戒煙、限酒,包括減少二手煙吸入。

堅持鍛煉,注意頭部保暖護理。

控制高危因素,有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定期體檢。

參考文獻(7篇)

[1]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2]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3]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4]林果為,王吉耀,葛均波.實用內科學:下冊[M].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5]王永炎,魯兆麟.中醫內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6]張伯禮,吳勉華.中醫內科學[M].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jiankang/226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