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提到,用來進行超高速撞擊測試的鎢棒的自重是140公斤。並且分析認為是一根大約5米長,直徑5厘米左右的金屬棍。有較真的人就計算了,說5米長,5厘米直徑的鎢棒的全重大約是189公斤,你怎么敢說是140公斤呢?其實很好理解,任何做武器的鎢棒都不是絕對的標准圓柱體。看看坦克發射的長杆穿甲彈就知道。都是有尖錐與尾翼的,在頭尾部分都要做相應的減重處置。因此判斷總長5米,直徑5厘米的測試體為140公斤;當然也可能是總長3米左右,直徑更粗一些。但是為了保持減少空氣阻力,都會做頭錐化處置。再就是到底是通過增加尾翼來保持下落的方向穩定性,還是靠子彈或者炮彈一樣,用高速自旋的辦法來保持垂直下落的穩定性?其實更傾向用陀螺式自旋來自穩,
因為這個140公斤的測試體畢竟是從太空近乎垂直而下,期間要穿越全部的大氣層厚度,如果采用像穿甲彈一樣的尾翼穩定法,那么就會受到高空風的較大偏轉力矩。而如果是像洲際導彈的核彈頭一樣的自旋穩定,那么受到橫風的幹擾因素就更小,極有可能實現30到50米級的圓周誤差,這本身也是最高端洲際核彈頭的極限誤差。而最大的疑問,就是為何這個測試體是140公斤,為何不是14公斤,或者1.4公斤,甚至再增大10倍到1.4噸?有人可能說1.4公斤實在太小,那么做,真的跟從太空往地面扔根大頭針差不多,畢竟坦克發射的像長鉛筆一樣的長杆穿甲彈彈芯的自重還都接近5公斤的水平。一根1.4公斤的大頭針丟到大戈壁裏,不用說測試,恐怕事後找都不好找。那么14公斤的測試杆,
總有3倍長杆穿甲彈的體積大,不是總有人說要把ASBM的彈頭換成上千根的鎢穿甲體,用來進行打航母之類?也有人說這個140公斤的測試體也可以直接貫穿航母艦體。實際上140公斤的測試體的根本試驗目的完全與打航母無關。而且試驗層級比ASBM打航母還要高端。要知道用來打航母的ASBM彈頭都是帶末端制導的;最終命中航母甲板的時刻,其末速度一般不會超過6馬赫。而這個測試體本身並不帶最終制導而且末速度高達15馬赫以上,顯然並不是用來打航母。那么不用來打航母還能用來打什么?他要打擊的潛在目標,明顯比航母還要重要。說白了就是要穿透對手的固定導彈發射井,甚至包括類似夏延山之類的超級核戰地堡之用。而140公斤的自重,本身就是與部分最高端的分導彈頭的自重一致。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keji/8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