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驚世駭俗而又不拘一格的一生

彼得大帝,在俄語中實際上用的是“偉大的彼得”這樣的稱呼。俄羅斯人從心底裏崇敬這個沙皇(1672年-1725年),因為自他之後,俄羅斯從一個亙古荒蠻封閉的農奴制國家,躍升為了一個吸納了歐洲的先進技術,拷貝了歐洲文雅生活方式,並創建了自己強大海軍的龐大帝國。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並非來自於外部世界的輸入與強加於,而是來自於一個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的意志力,是他想作這樣一番改變,並畢生將這一理想大刀闊斧地付諸實施了。

彼得大帝驚世駭俗而又不拘一格的一生
 

縱觀彼得大帝的一生,驚歎於他的驚世賅俗和不拘一格,而他的不拘一格體現在他一生的方方面面:

他小小年紀(十二歲)繼承了皇位,雖沒執政,卻一直操練自己的射擊軍團,在遊戲中就把兵給練了,日後這支射擊軍幫他從同父異母的姐姐手裏把皇位奪了過來;

當了沙皇後,本可以發號施令,在皇宮裏盡享榮華富貴,他不滿足這一點,非得微服出行,四處張望,一方面了解俄羅斯的國情民情;另方面出入歐洲僑民居住的地方,並與他們打成一片,這讓他知道了與歐洲相比,人家有多先進,俄羅斯有多落後。

知道了差距,派別人出國學習不就得了,他不,非得自己化名僑裝平民,混入一個二百五十多人的使團(考察團),把當時歐洲的各樣先進領略了一個遍。其實作為“考察團團長”,他完全可以讓別人負責學習,自己負責參觀考察即可,可他不,偏偏什么都從學徒做起,親身學習各項技能。有這樣兩個細節很能說明問題:為了學醫,他親自學習解剖屍體,隨行人員中的膽怯者,就被令其吃一塊屍肉,以至於隨行人員的膽子瞬間都變大了;他還親自學習拔牙技術,並隨時准備實踐,結果考察團中人們的牙痛消聲滅跡。一年的學習之後,他成為了一個被師傅們嘖嘖稱道的能工巧匠(在聖彼得堡的“彼得小屋”博物館內,有他親手打造的獨木舟)。

彼得大帝驚世駭俗而又不拘一格的一生
 

回到國內,彼得一世決意向俄羅斯的落後開刀,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來謹見他的大臣茂密的長胡子和拖遝的長衣袖給剪了。當時的俄羅斯,男人一成年便開始蓄胡子,並以此為美,可以想象,當時的俄國,讓旁人一看,怎么回事?這個國家都是一臉茂密滄桑的老人,年輕人哪兒去了?彼得可看不慣,他想重整俄羅斯的形象,想讓他年輕,振奮,有朝氣,那么好吧,先從形象開始,這不是沒有道理,一個人去理發館修繕一番出來,往往也會精神煥發的。

彼得大帝是一個把想法勇敢付之於行動的人。簡而言之,他是一個敢想更敢幹的人。

通常是一個交通便利之處,人們逐想想世界上諸多城市是怎樣發展而來的?

剛開始沿水而居,慢慢有了人煙(村鎮),又慢慢聚集了人群(小城),又慢慢繁華起來(大城)。房屋、道路、橋梁一點點建,越建越多,城市越來越大……。可能只有個別城市是人們憑空臆想,而後建造出來的。無疑,聖彼得堡這座城市正是彼得大帝想象的結果。首先他不想讓俄羅斯這一塊偌大的國土成為一個封閉的王國——得有一個出海口,得有一個通往歐洲的門戶,為此他與瑞典人打了好多年仗(21年的北方戰爭),到底把芬蘭灣的出海口奪了下來;再者他不想只要一塊沼澤地,只在漁村的窩棚裏駐守著這一窗口;他幻想著一座集最先進建築理念和最完美城市設計的新城從沼澤地上拔地而起,並世代美麗下去。(今天聖彼得堡的主幹道線--涅瓦大街,300年前的設計就是六條車道寬,而當時還沒有汽車,可見其城市設計理念的前衛和遠見卓識。)

而後,他果真這樣幹了起來,並真正讓一座這樣的城市從沼澤地裏“生長”了出來,單就這一段史實,絕對可以說,是英雄在創造曆史。(當然,除此之外世界建築史上的偉大的工程,還另推巴拿馬運河的建成。它們可同被列為人類意志改變了自然,並造福人類的典范。)

彼得大帝驚世駭俗而又不拘一格的一生
 

本來作為一個帝王,彼得大帝完全可以光動口,不動手。但他不,他樂於學習,樂於勞動,他通過親身學習而掌握的技能就達十四種之多,並被稱為是全俄最優秀的造船工匠。因為日日勞作,他的體能發達,可以輕而易舉將一支銀盤卷成圓筒。他凡事親力親為,事必躬親,聖彼得堡建造初期,最先建造彼得保羅要塞時,他就住在要塞所在的兔子島旁的一個小木屋裏,白天晚上地在工地上鎮守督導,在他的小木屋裏(如今叫“彼得小屋”博物館),他所謂臥室,只是一個六平米大的小屋;所謂的床,不過是一個窄小的沙發。累不累呀?他樂此不疲。

照理說一個帝王,盡可以嬪妃滿朝,妻妾成群的,可彼得大帝呢?一生只娶過兩個妻子,而他第二任妻子,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她並非貴族,僅僅是一個給軍官士兵洗衣服的洗衣婦。要是她傾國傾城也罷,但她相貌普通,不過是彼得一世眼裏的“西施”。要說是迷上她,玩玩樂樂也罷,但彼得大帝偏偏娶她為了妻,並立為皇後;皇後就皇後吧,咱們擺著看,也不耽誤帝王再喜歡上別的傾國傾城的佳人呢,可彼得大帝偏偏把她供著,奉著,捧著,寵著,疼愛著,還為她專門修建了金碧輝煌的葉卡婕琳娜宮。單就這一點也是前無古人,後無我來者的,太別具一格了。

彼得大帝驚世駭俗而又不拘一格的一生
 

彼得大帝,連他的死都是別具一格。1724年11月,當時他已五十二歲,他與大臣們到聖彼得堡市郊芬蘭灣視察水災情況,正碰上一個艦船不幸傾翻,船上水手落入洪水,直呼救命。照說一個沙皇,就算有救死扶傷的高尚情操,也犯不著自己下水救人呢,加下個命令不就得了。可彼得大帝當即跳下水去,加入了救人的行列。水手得救了,可彼得大帝卻……這當然不是事實,因為彼得大帝水性相當好,並沒有遭遇沒頂之災,只是救人回來後,到底年事已高,不敵冰冷嚴寒,他病倒了,且一病不起,俄羅斯曆史上最為傳奇的君王,就這樣為救普通水手,不久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彼得大帝從五歲起開始接受普通教育,十歲時已終止了讀書,但事實上,他卻是一生都在學習。是什么動力驅動著他終身學習,並身體力行地將俄羅斯推向一片新天地呢?據說他隨身總攜帶的一個印鑒,也許它能給出答案,上面印刻著這樣一句話:我是個需要受教的學生。正是這種認為自己永遠是學生,永遠需要學習的精神,讓彼得懂得謙恭地親身學習,勇於嘗試,並勇往直前地將自己的理想付之行動。

彼得大帝在俄羅斯的改革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強行實施,他以自己帝王的威嚴,發號施令,以野蠻的手段制服了野蠻——俄羅斯頑固不化的落後與愚昧,其方式頗象是一個人,用雙手揪著自己的頭發,試圖將自己帶離地面一樣。而事實上,他做到了將俄羅斯帶離了荒蠻和愚昧的中古,帶入到一個嶄新的時代。

彼得大帝,他是一個拓荒者,一個先行者。他為荒蠻的俄羅斯大地注入了歐洲文明:技術、知識、生活方式,以及強有力的精神氣質。他創辦了俄羅斯第一個印刷所,第一座博物館,第一個劇院,第一個公園,第一所科學院,創辦並主編了第一份報紙,而不同尋常的是科學院的建立竟然是先於大學的建立。

彼得大帝,帶著他鮮活的性格特征,不但留存在俄羅斯大地無數的雕塑、畫像上,更深深地印在世世代代俄羅斯人民的心中了。他似乎像一個神話,一個開天辟地的先行者:高大,英俊,聰明,好學,果敢,無畏,精力充沛,又足智多謀;善於思考,更善於行動,在他頭腦中沒有什么條條框框,而如果有什么條條框框的話,哪怕是無形的,傳統的,根深蒂固的,他也照樣像個拓荒者一樣,披荊斬棘,打破它們,且所向披靡。這樣一個君王,想不讓他的人民銘記都不可能。

彼得大帝驚世駭俗而又不拘一格的一生
 

但是,如果認為他是一個完美的帝王,那就大錯特錯了。從另一層面講,他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當年他在國外考察學習期間,國內保守勢力發生了叛亂,他策馬揚鞭,日夜兼程回到莫斯科,緊接著是七百多名反叛參與者被處決,而這些人不過是想保持俄羅斯亙古傳承的秩序罷了,說他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並不為過。為了在一片沼澤地上建起他心目中的理想城池,他草菅人命,毫不吝惜成千上萬民工的死活,嚴寒,苦累,營養不良,種種非人的待遇,讓三萬多人為建造聖彼得堡城而死於非命,說聖彼得堡這座美麗城市是建立在數萬人的屍骨上一點也不為過。直弄得天怒人怨,似乎上蒼都在替無數冤魂鳴冤,詛咒了這個城市每隔百年必遭洪水侵襲。1724年,1824年,1924年,這個城市都遇洪水滔天。

而彼得一世的冷酷無情還表現在,最終他將與自己不同道的親生兒子阿列克塞鞭撻致死。

從古至今,也許並無一個完美的君王,但是如果一個君王最終將自己的國家帶出了愚昧與落後,帶入了文明強盛的話,就一定值得人民紀念,更何況他有那么多的“不拘一格”呢。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1599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