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死後,兩個兒子結局如何?

劉伯溫的兩個兒子結局都不好,長子劉璉與胡惟庸的黨人起沖突,被脅迫墮井而死。次子劉璟在永樂年間因忤逆成祖,被逮下獄,在獄中自縊。

劉基(字伯溫)是明朝開國元勳,輔佐朱元璋平天下、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他為“吾之子房”,把他比作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可見劉基本事之大。在中國民間,也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劉基的個人事跡就不再累述了,現在重點說說劉基的家庭情況。

劉基一生娶妻三人,原配富氏是他的表妹,繼室陳氏是他青梅竹馬的鄰居。劉基原本只娶富氏,但因富氏不能生育,劉母又抱孫心切,這才繼娶了陳氏。陳氏先後為劉基生下了長子劉璉與次子劉璟。劉基很重情,對富氏的感情並沒有因為再娶而疏離,而陳氏也很賢惠,雖然是繼室,但她對富氏非常尊敬。劉基還有一個繼室章氏,是朱元璋所賜,章氏為劉基生有二女。

劉基之死

劉基追隨朱元璋的時間不早不晚,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已經控制江左、浙右各地的朱元璋求賢若渴,禮聘劉基至應天(今南京),劉基得遇明主,如魚得水,至此以後悉心輔佐,一到應天便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深得朱元璋認可,由此得到重用,備受寵信。

劉伯溫死後,兩個兒子結局如何?
 

在朱元璋的很多戰略決策中,劉基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平定吳王張士誠和大漢皇帝陳友諒等東南割據勢力,北伐中原推翻元王朝統治,劉基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就是這樣一位被朱元璋稱之為“吾之子房”的大明開國元勳,卻在洪武八年(1375年)就去世了,而且死的還很蹊蹺。

明朝建立後,劉基的地位極為尷尬,同樣都是在朱元璋身邊出謀劃策,出生入死,憑什么別人要么是封公封侯,劉基卻只得了一個誠意伯?而且,資曆才望都在劉基之下的汪廣洋、楊憲、胡惟庸都拜相了,劉基卻至始至終都是禦史中丞兼太史令?

劉基是一個聰明人,深諳“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朱元璋不是一般人,“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是明初功臣結局血淋淋的寫照。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明朝建立後的第四年,即洪武四年(1371年),劉基便托病還歸家鄉,至此以後便不再出仕,劉基早早便退出了明初的權力中樞,沒有過多的參與到明初的權力角著當中,這是他明哲保身的一種方法,但或許並不能保全他自己。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已經六十四歲的劉基在青田老家感染了風寒,明太祖朱元璋對此極為關切,劉基雖然賦閑在家多年,但畢竟是對大明建立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肱骨之臣,還是得派人過去慰問一下才是。於是正月末,朱元璋派胡惟庸帶了禦醫親往青田探望,劉基對此誠惶誠恐,京城來的禦醫把脈問診,開了藥方,劉基不疑有他,依藥單開藥服用,結果是服下藥之後,覺得肚子裏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

劉伯溫死後,兩個兒子結局如何?
 

二月中,劉基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的向他稟告胡惟庸帶著禦醫來探病,以及服食禦醫所開的藥之後更加不適的情形。劉基此次赴京,既為公也為私。原本他的風寒之疾談不上多大的病,但朱元璋卻表現出超乎尋常的關心,胡惟庸當時已經身居右丞相的高位,朱元璋派他帶著禦醫到青田探視病中的劉基,一來是關切劉基的病情,二來也是希望通過帶來的禦醫能讓他的病盡快好轉起來。

當時,正是胡惟庸得寵的時候,而胡與劉基素來有嫌隙,劉基一直不看好胡,二人早在明朝開國之初便暗中角力,朱元璋當年選丞相時,曾提到胡惟庸,劉基直言不諱的說:“丞相好比駕車的馬,我擔心他(指胡惟庸)會將馬車弄翻。”朱元璋欲推劉基做丞相,但他婉言拒絕說:“我太疾惡如仇了,又不耐煩處理繁雜事務,如果勉強承擔這一重任,恐怕要辜負皇上委托。天下何患無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並認定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不是丞相的理想人選,此後果然如劉基所料,這幾個人後來都因事獲罪。

劉基意有所指,認為是隨同胡惟庸而來的禦醫匡害了自己,用藥不當才導致自己病情加重,當然區區一個禦醫不會有這么大的膽子謀害大臣,最大可能就是受了胡惟庸的指使。不明就裏的朱元璋聽了後,基於對胡惟庸的信任,沒有過多的懷疑,卻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基相當的心寒。三月下旬,病勢沉重的劉基連行走都很困難,不得已,只得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特派人護送返鄉。回到青田老家後,劉基拒絕親人和鄉裏為他找來的一切藥石,只是盡可能的維持正常的飲食。

幾天後,身體仍未見好轉,自知時日無多的劉基召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熬到農曆四月十六日卒於故裏,享年六十五歲。

長子劉璉之死

劉伯溫死後,兩個兒子結局如何?
 

影視劇中劉璉的形象

劉基死後,身居左丞相的胡惟庸權勢熏天,胡黨仍沒有想過放過劉基的兒子,首先遭到打擊的便是長子劉璉。

劉璉,誠意伯文成公劉基劉伯溫之長子。劉璉文采出眾,為人謙遜,洪武年(1377年)授予考功監丞,曆試監察禦史。洪武十一年(1378)四月,欽出為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績階至中奉大夫,太祖皇帝朱元璋“常欲大用之”,當時胡惟庸一黨到處打擊政見不同者,劉璉是劉基長子,同樣受到胡惟庸黨所脅,最後墮井而死,年僅三十二歲。

同年九月胡惟庸案事發,朱元璋暴怒,處死胡黨首犯胡惟庸、汪廣洋等人。對於枉死的劉璉,朱元璋深感痛惜,禦祭漣文,遣使祭靈,可見朱元璋對劉璉的提攜與器重。

劉璉死的很可惜,他是被胡惟庸一黨給逼死的,在激烈的明初黨爭中,即便如劉璉這樣的清白官僚,也難以置身事外。不僅朱元璋對他被害死極為惋惜,連明初的眾多官場同僚都封封以中肯的語氣評價了劉璉短暫的一生。如明初翰林國史院編修吳從善,就以“家為賢子,國有良臣,保有名爵,正而斃焉,生榮死哀,尚何道哉!”二十四字高度評價了劉璉一生功績和道德文章。

次子劉璟之死

劉璟,誠意伯文成公劉基劉伯溫次子、劉璉之弟。史載劉璟自小好學,通諸經,喜談兵,究韜略,論說英侃。參與平定溫處葉丁香、吳達三叛亂,得到朱元璋的肯定,贊他“真伯溫之子也!”年年奉詔入朝覲見。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劉璟被任命為閤門使,賜“除奸敵佞”鐵簡,憑此鐵簡,可以在百官不法時,“持此糾正”。不久,劉璟轉任穀王府左長史,欽授其提調肅、遼、燕、趙、慶、寧六王府事之權。

劉伯溫死後,兩個兒子結局如何?
 

影視劇中六璟和父親劉基的形象

建文帝即位,行削藩之策,分封在北平(今北京)的燕王朱棣靖難起兵,心系國家安危的劉璟隨穀王朱穗回到京師,向建文帝獻十六策,不納,命參與曹國公李景隆北伐,結果只會誇誇其談的李景隆根本不納劉璟之計,一意孤行,南軍遭到大敗。建文二年(1400年),劉璟抱病赴京,進《聞見錄》數萬言陳述兵事,未聽,心灰意冷的劉璟遂棄官而去,歸隱青田老家。

建文四年(1402年),曹國公李景隆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軍,南京失守,三年的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而結束。

同年,朱棣登基稱帝,愛惜劉璟才情,便詔劉璟入京,但他稱病拒不赴京。為此朱棣是又氣又惱,下旨捉拿劉璟,逼他到京,准備軟硬兼施,好叫他誠心歸順。

劉璟一向對朱棣所謂的靖難起兵視為造反,藩王造反有違太祖定下的《皇明祖訓》,是大逆不道之舉。朱棣強行征召他入京,是要他臣服於自己,以劉璟剛烈的性格,是不會輕易俯首稱臣的,劉璟自知此次赴京凶多吉少,已經抱定了必死的決心。

進京見到朱棣後,劉璟以“人臣事主,死而不貳”而堅不受官職,新主登基,劉璟卻不稱“萬歲”而仍呼“殿下”,還說:“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這一句話徹底激怒了朱棣,當即命人將其關押進牢獄。當晚,劉璟便在獄中用發辮自縊,實現了自己忠臣不事二主的夙願,劉璟死時年五十二歲。

劉基和他的兩個兒子結局都不好,劉基本人死的比較蹊蹺,有說是朱元璋害死的,也有說是政敵胡惟庸害死的。而劉璉和劉璟都是有才氣的人,他們對大明忠心耿耿,最後卻都死於非命,這是明初激烈的權力鬥爭的悲劇。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2163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