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已成為太子,武則天也已81歲,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武則天可能從未預料到,有一天,她的兒子李顯和她深信的朝臣會站在她面前,要求她退位。這起由太子李顯和宰相張柬之主導的政變,名為“神龍政變”。政變剛發動,武則天身邊的兩位寵臣張昌宗和張義之遭到立刻的處決。隨後,張柬之帶著退位詔書來到武則天的面前,聲稱是為了平叛。

李顯已成為太子,武則天也已81歲,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劇照

此時的武則天已是高齡,雖然張柬之的言辭沒能震懾她,但她依然保持了一貫的沉著冷靜。當太子李顯在短暫的驚訝後恢複正常,武則天平靜地告訴他:既然事已如此,那么就讓他們離開吧。李顯很明白,此時的退卻意味著未來的不安。在緊張的氣氛中,一位大臣出面,建議武則天將天下還給李唐家族。

李顯已成為太子,武則天也已81歲,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劇照

武則天環顧四周,這些曾經由她提拔的朝臣,現在卻成了要求她退位的人。心中的悲戚之情溢於言表,但最終她還是在退位詔書上簽字。而這次政變之所以順利,離不開智者狄仁傑。

李顯已成為太子,武則天也已81歲,為何還要發動“神龍政變”?
 

劇照

盡管狄仁傑在神龍政變時已經去世五年,但他的策略和計劃一直在影響著大周的政局。武則天登基後,大唐更名為大周,這引發了李唐家族的不滿。而狄仁傑,作為李唐的支持者,卻並未與武則天公開對抗,而是智慧地融入其體制內。他不僅默默地承認了武則天的統治,還深得其信賴,被任命為宰相。

利用這個位置,狄仁傑向武則天推薦了許多有才華的人才,這些人後來都在朝廷擔任了要職。但武則天並不知道的是,這些被推薦的人都是李唐的支持者。如此,當神龍政變發生時,它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也得益於狄仁傑的長遠布局。

神龍政變背後的策劃者狄仁傑,為武則天設置了陷阱。但事實上,這只是他的第二步計策。那他的第一步計策又是什么呢?原來武則天有意讓其侄子武三思繼承皇位。但狄仁傑僅用一句話就使其改變了主意。

當她向狄仁傑透露此意時,狄仁傑用一句話勸阻了她:母子和姑侄,哪一個關系更親近?她深受啟發,最後選擇了李顯為太子。這就是狄仁傑的首要策略。他通過邏輯與道理,而非直接反抗,來勸說武則天,實現恢複李唐的目標。

狄仁傑當然希望武則天能平穩地將權力交還給李家,但他也為可能的意外做好了准備,於是有了神龍政變這一備選方案。然而,事情發展遠比他預期的快。令一切加速的原因,是武則天身邊的兩位寵臣張昌宗和張易之。兩人因其顏值與口才,迅速成為武則天的寵兒。

太子李顯,雖然畏懼母後的威勢,卻在背後抱怨。更有一次,李顯的孩子們在背後議論張兄弟與武則天的關系,這些話很快傳到了武則天的耳中。為了維護張兄弟的地位,武則天竟然處決了自己的親孫子和孫女。

這一事件不僅使李顯深感威脅,更使得武家感到寒心。他們害怕在張兄弟面前,他們的命運可能更加淒慘。

於是,在太子李顯發動神龍政變時,武家成員均選擇沉默。隨後,李顯與張家軍隊迅速進入皇宮,首先剿滅張氏兄弟,接著逼迫武皇退位。大周滅亡,唐朝得以重建。盡管武則天在其政權末期遭受挫折,但她仍被視為尊貴的先輩,受到尊崇並以善終告終。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認清形勢,選擇傳位給李顯,並退隱上陽宮,開始她短暫的養老生活。

武則天宣布退位

此時的武則天,身受重疾,權力已不在手。李顯無論是出於真正的孝心,還是由於過去被母親的威壓所影響,每隔數日都會前來探望。他給母親的封號是“武則天大聖皇後”,表面上似乎是為了給她留面子,但背後的諷刺意味,可能只有武則天自己能夠體會。

有一天,李顯見到沒有化妝的武則天,驚訝於她的憔悴。武則天淚眼婆娑地告訴他,她本意是將皇位傳給他,但“武賊”——即張柬之等人——逼她遠離中心。這樣的說辭成功地喚起了李顯的母子情感,使他心生愧疚,並確信那些進行逼宮的人只是圖謀私利,而並非真的為了大唐江山。

盡管武則天已退位,但她在朝中仍然有著很高的威望。李顯深知,如果對母親采取任何行動,不僅會背上不孝的惡名,更有可能引發朝堂大變,甚至遭到武家的反撲。因此,李顯選擇和平對待武則天,供她以最好的生活條件。

武則天臨終前,為了保持唐朝的威嚴,宣布她將被追封為“武則天大聖皇後”,與先前的皇帝一同安葬。這一舉動既保全了唐朝的顏面,又為李顯解決了難題。雖然政權已經重歸李氏,但神龍政變所帶來的影響遠未結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492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