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失荊州的原因:劉備犯錯、敵人陰狠,而自己又善良到愚蠢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也有責任,而且責任特別大。所以,他首先應該檢討自己,而不是怪關羽無能。

那關羽就沒有責任嗎?

也有,而且同樣不小。

但劉備的戰略錯誤已經鑄成,關羽的戰術愚蠢也就不那么重要。

首先是認識:襄樊之戰與漢中之戰,統一於跨荊連益的戰略大局。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劉備占領漢中。那劉備集團占領漢中的意義是什么?

當然是為了保益州。

“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

曹魏占著漢中,就相當於拿劍頂住益州的咽喉,隨時都能玩個致命一擊。所以,為了漢中,劉備必須玩命。湘水劃界之後,劉備集團花了將近兩年時間,整合了益州的全部資源。這才打贏漢中之戰,推開曹操這把銳劍。

圖片
 

但漢中的意義還不止於此。

漢中還關涉跨荊連益的戰略大局。諸葛亮《隆中對》有個天然短板。那就是荊州和益州的聯系非常單薄。二州之間隔著兩湖密林,僅有一條長江水道,還特別不好走。反而,荊州和揚州之間的聯系則非常緊密,陸上是一路坦途、水上是黃金水道。所以,江東孫權入荊州,暢通無阻;益州劉備連荊州,艱難險阻。這就相當於孫權在走高速公路,劉備在走山間小道。在力量相當的情況下,劉備根本搶不過孫權。

即便不考慮孫權,那也得考慮曹操。曹操不僅占了南陽,而且牢牢控制了襄樊。也就是說,整條南襄隘道全在曹操手中。所以,相比益州劉備,中原的曹操同樣走上了高速公路。從淮南調兵、從南陽運糧,然後以襄樊為跳板,曹操可以直擊劉備的荊州根據地。

那怎么辦?

既然長江水道太難走,那就再開辟一條漢江水道。東南流向的漢江水道,上遊重鎮是漢中,下遊重鎮是襄陽。所以,已經占據漢中的劉備集團,只要再進一步,拿下襄陽,就能控制整條漢江水道。這時候,荊州和益州就從單線連線變成複線聯系。而跨荊連益的戰略大局以及兩路鉗形中原的戰略攻勢,也才可能形成。

圖片
 

所以,劉備占領漢中之後,並未停止用兵,而是加大用兵,派孟達從荊州的秭歸向北出擊、派劉封從漢中的南鄭向南出擊,迅速拿下房陵、西城和上庸三郡。所以,漢中之戰後,劉備不僅動用了漢中的兵力,而且還動用了荊州的兵力。

同時,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開打襄樊之戰。這是劉備集團主動進攻曹操。那目的是什么?不是什么宏大的“威震華夏”,就是非常具體的拿下襄陽,從而打通漢江水道。

第二是操作:漢中封王與關羽北伐,這是一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

劉孟掃蕩東三郡、關羽一戰定襄樊,這個操作不僅方向正確,而且時機合適。

方向是劉備跨州連益的戰略布局,時機是曹操左支右絀的被動局面。布局是主觀、時機是客觀,所以關鍵是時機。弱小的劉備集團對戰強大的曹操集團,不能硬碰硬拼實力,而只能踏節奏拼時機。

赤壁之戰後,劉備和孫權,誰跟曹操打得最凶?

不是劉備而是孫權。

對於劉備,曹操有點兒藐視地欣賞:劉備這個人的確有些本事,但跟我比還有差距。關鍵是劉備的實力太弱,守著荊南四郡,能有啥前途?但一不留神,劉備竟突然開掛,在大家的眼皮底下攻占了四川。這件事,曹操和孫權誰也沒能想到。他倆都認為劉備入川肯定死路一條但轉眼間竟然鼎足之勢已成。

對於孫權,曹操也是有點兒藐視地欣賞,他比劉表的兒子強,但跟比我還有差距。但孫權的實力不允許曹操藐視。所以,曹魏集團在淮南地區長期布置重兵。公元217年,濡須口之戰後,孫權遣使請降。但是,曹操並未輕視淮南防線,而是“使惇都督二十六軍,留居巢”。這個兵力規模應該在十萬上下。

所以,劉備攻取益州之時,曹操的主要戰略重點是淮南,主要假想敵是孫權。

那劉備攻取益州之後,曹操的態度又是什么?

還是欣賞,而藐視依舊。

所以,漢中之戰以及襄樊之戰的時機非常合適。總體上看,劉備肯定打不贏曹操。但在關鍵局部、關鍵節點,劉備很可能打贏曹操。

但這需要劉備集團孤注一擲。因為相比曹操,自己的力量實在太弱。

漢中之戰,劉備孤注一擲,所以打下漢中。

襄樊之戰,劉備沒有孤注一擲,所以丟了荊州。

劉備沒有孤注一擲的表現,就是自封漢中王、舉眾歸成都。在襄樊之戰的時間點上,劉備沒有親臨一線坐鎮,也沒把精力花費在戰場上,而是自封漢中王、經營大後方。

這就導致很多能夠協調的關系卻無法協調。比如對攻東三郡的劉封和孟達。這倆人竟因為一支鼓樂隊鬧起了矛盾。

同時,也導致很多集中的資源卻沒法集中。占據東三郡的劉封和孟達,的確很難快速支援關羽。但如果劉備不是在成都而是在漢中呢?甚至,劉備也能前出到東三郡呢?

如果是那樣,關羽就不會孤軍奮戰。從襄樊之戰開打到襄樊之戰結束,關羽一直在玩單挑。劉備集團中,無論哪支力量都沒能有效支援關羽。

甚至,不僅沒有支援,而且還提前削弱。

孟達北上攻取東三郡的兵,不是益州兵,而是荊州兵。也就是說原本歸屬關羽調派的一支軍隊被劉備派到了東三郡。

圖片
 

呂蒙、陸遜偷襲荊州的時候,“備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原來的宜都太守是孟達,但因為孟達北上進攻東三郡,所以宜都太守換成了樊友。然後,荊州一有變動,樊友這家夥立即投降。二爺的後方早已不穩。

但這些還是軍事問題。比之軍事問題更要命的,是政治問題。

劉備自封漢中王,那孫權怎么辦?

孫權連個侯爵都不是,而小舅子劉備竟然封王。關鍵是劉備封王還沒跟孫權打招呼。

湘水劃界時,孫劉聯盟非常脆弱。魯肅去世後,孫劉聯盟雪上加霜。劉備自封漢中王這個操作,則進一步讓聯盟關系走向瓦解。所以,“吳更違盟”不是完全因為孫權背信棄義,劉備做事不地道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三是算計:孫曹勾結和淮南閱兵,各自算計卻都目標一致。

襄樊之戰,關羽打出了奇跡,對得起當世名將的稱號。惜墨如金《三國志》給出了“威震華夏”的最高評價。

但問題是關羽一直玩單挑,而他面對的則是曹魏方面派出的一支又一支援軍。等到關羽的老鄉徐晃抵達戰場,關羽已經沒有可能打贏襄樊之戰。

打不贏,可以退啊?

關羽是進攻方,掌握著戰場主動。所謂戰場主動,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我想打就能打、我不想打就能不打。關羽退出襄樊戰場、返回江陵老家,這不僅不丟人,而且要算載譽而歸。那關羽為什么不退?

因為曹操不想讓關羽退。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孫曹之間就已經相互勾結。

“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修好,誓重結婚”

孫權向曹操稱臣投降,而曹操也同意了。也就是說孫曹之間從戰爭狀態轉變為和平狀態。雖然曹操的淮南大軍未撤,但孫曹之間在這之後就沒再打過大仗。

既然淮南不打仗,那曹操就可以把淮南的大軍調到襄樊戰場。而曹操也就是這么做的。

“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藩,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

關羽在襄樊打曹仁,襄樊岌岌可危;孫權在江東已稱臣,淮南得以喘息。所以,淮南的軍隊可以開赴荊襄前線。

圖片
 

那么,張遼的軍隊有沒有趕到荊襄前線、對陣關羽?

沒有,而是到了摩陂。包括夏侯惇在內的淮南將帥及所部軍隊都沒有開赴襄樊,而是雲集摩陂。

摩陂在今天的河南省郟縣,位於許昌以西百餘裏,位於襄陽以北四百餘裏。也就是說,真正的曹軍主力,淮南重兵集團並未抵達襄樊戰場。

除了淮南重兵集團,曹操自己率領的關中、漢中的軍隊也抵達了摩陂。然後,這夥人就在摩陂這個地方搞了一場大閱兵。

“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

那襄樊還救不救?

救,但不能救得太快。如果曹操把全部精銳開到襄樊,那關羽會怎么做?

關羽就是一頭豬,他也知道趕緊跑。

既然不能讓關羽跑,那就不能救襄樊,至少不能這么快去救。曹操給關羽制造了一種假象:只要自己再努一把力,那就可以拿下襄樊。

而曹操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配合孫權偷襲荊州。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孫權正式上書曹操,“以討關羽自效”。

所以,曹操一定要撤走淮南重兵,這樣孫權才能把軍隊從淮南調到西線,從而完成偷襲關羽的“自效”。

同時,曹操也不能立即支援襄樊,這樣關羽才不至於提前退出戰場,甚至還要引誘關羽繼續向前線增兵。

但最關鍵的目的則是:孫劉必須得打起來,最好在荊州打成持久戰。

這就是曹操的算計。所以,曹操真有理由藐視劉備和孫權。這兩個人捆在一起,都不是他的對手。

那孫權的算計呢?

孫權的算計很簡單。一是自赤壁之戰後,自己一直在跟曹操打仗,而且淮南戰績越刷越差;二是劉備一直在摘果子,先摘了南四郡,又借了南郡,甚至還獨占益州。

自己損兵折將卻寸土未得,劉備偷摘果子竟不斷壯大。這口氣實在沒法忍。於是,有了公元215年的湘水劃界,又有了公元217年的遣使請降。對於自己與曹劉的關系,孫權已經重新審視。

對於孫劉聯盟,魯肅一定要堅持。因為魯肅的目標很遠大:咱們不是要困在江東當諸侯,而是要逐鹿中原當皇帝。所以,現在以及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要利用好劉備這個盟友。但魯肅死了。魯肅之後的孫吳將帥一個比一個短視,他們不想去逐鹿中原,就想當江東諸侯。既然如此,那孫劉聯盟就不如現實利益重要。

同時,關於荊州的定位也發生了變化。

周瑜、魯肅時代,荊州是戰略跳板,是要用來北上中原的。呂蒙、陸遜時代,荊州是自家地盤,是要用來征糧征稅的。北上中原的話,那就交給劉備。因為劉備能夠把荊州的戰爭潛力開發的極致。征糧征稅的話,那就自己占著。因為自己保住荊州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但是,孫權的軍隊太差。特別是攻堅戰,戰績長期慘不忍睹。所以,無論是孫權還是呂蒙,都沒有把握打得贏關羽。但是,關羽北伐襄樊就是機會。正面戰場打不過,咱們可以背後搞偷襲。

就這樣,曹操主力未至,關羽不想撤兵;呂蒙裝病東歸,關羽增兵襄樊。孫曹雖然各自算計卻配合得相得益彰,終於把一代名將關羽算計到死。

呂蒙占了荊州,但關羽就不能奪回荊州嗎?

關羽手裏的軍隊可是剛剛打出“威震華夏”的戰績,遠超孫權軍隊好幾個數量級。為什么這支得勝之師轉眼間自行瓦解?

一個原因是客觀的,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關羽軍隊的家小都在荊州,所以都在呂蒙的控制之下。

一個原因是主觀的,關羽善良到愚蠢,他不是激發將士們的怒火而殺回荊州,而是一趟又一趟地向江陵派出使者、探聽情況。

於是,呂蒙通過關羽的使者把自己安撫百姓、優待家屬的消息傳播到關羽軍中。到這個時候,關羽再也無法激發軍隊鬥志、奪回荊州。這就是戰術上的愚蠢。所以,雖然關二爺一生愛兵如子,但最後跟隨他的僅有十餘個騎兵。

“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55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