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俗話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小年過後,送走了灶君,房子也打掃幹淨,就要准備過年吃的東西,准備做豆腐了。

在農村,豆腐是一道主菜,好吃又實惠,還營養豐富,所以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准備上一些,然後泡在鹽水裏凍起來。

當然,除了好吃之外,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義,因為“腐”與“福”發音相似,所以做豆腐也就意味著將在新的一年裏收獲幸福和福氣。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在以前,我們中國人碾磨糧食,都是靠碾子或者石磨。要做豆腐,就要把泡好的黃豆磨成豆漿,但那個碾子或者磨子,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的,都是一家有,百家用。平常用的人不多,但過年大家都要用了,那就得排隊了,所以大人一般都會派個小孩來排隊,先占個號,等輪到自己,大人再過來碾糧食,小孩子就可以玩去了。

不過這事也只是聽父母說起,自己還真沒有趕上。我小的時候,我家就是做豆腐的,但那時候已經都用電磨機了,不用碾子和磨了,我們房後就扔著一個石碾子,早就淘汰了。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那時候我家做豆腐,我經常幫著壓豆腐渣,或者幫著燒火煮豆漿。

做豆腐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做豆腐用的水,不能用井水,只能用村裏露天水坑裏的水。大冬天的,都是大姐去挑水,我當時小,只能挑半桶水。“一瓶不滿,半瓶子咣當”這個成語,從那時就體會很深刻了。

每天晚上父親就要提前泡好豆子,到第二天早上就開始磨豆漿。然後把豆腐渣通過特制的籮筐壓出來,籮筐底下是個篩子,豆腐渣留在籮筐裏,豆漿流到籮筐下面的大盆裏,過濾好的豆漿再加上水,倒進鍋裏,燒開,再把鍋裏的豆漿舀到一個大甕裏。

接著就是做豆腐過程中最具技術含量的活了——鹵水點豆腐。往這個燒開的豆漿裏點上那么一點鹵水,然後靜置一段時間,就會凝結成塊,豆腐腦那個樣子。技術的關鍵,就在於鹵水量的多少,放得多了,豆腐就老了,發硬,放得少了,就太嫩,太軟,但適合做豆腐腦。但是要做豆腐,就是不軟不硬最好,所以必須先練一段日子,才能把火候掌握好。

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點好豆腐以後,就剩下最後一道工序——壓豆腐。把好的豆腐腦倒進一個裝有紗布的豆腐床子上,用紗布包好,然後上面放上木板,木板上面再放上石頭或者磚頭,壓上一晚上,第二天就成型了。

當時我只記得,做一個豆腐,需要10斤黃豆,別人提供黃豆,我們只收加工費,一個豆腐收8元加工費,一天能做十幾個吧。不過也就過年這幾天忙一些,平常一天就做一兩個,然後父親騎著自行車轉村去賣。

往事不堪回首,一提到這些,就想起已經去世的父親,眼淚就有點濕潤了,過年了,不說這些了,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團圓,健康平安,萬事如意!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shenghuo/1642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