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子孫後代們,是如何統治和經營西域的?

1206年,統一了蒙古草原的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 ,“他和他的子孫們,幾乎征服了十三世紀人口最為稠密的文明世界”。對此,美國曆史學家傑克·威澤弗德如是感歎道,“數十年間,蒙古軍隊征服的土地和人民,比羅馬人花費四百年征服的還要多。”

圖片
成吉思汗的帝國遺憾的是,這個如日中天的龐大帝國,壽命如同曇花一般短暫,就像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所描述的那樣,“或許,這始終是藍色天軌的習慣,當他看到滿足時,就很快將之破滅。”那么問題來了,距離元朝最近的察合台汗國,與元朝保持著什么樣的外交關系?在後續的幾百年間,察合台的後裔們,又是如何統轄西域的? 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接下來跟大家簡單聊聊。

圖片
黃金家族的後裔們,互相鬥得熱火朝天

1、什么是察合台汗國?

身為成吉思汗次子的察合台(1183?—1241),不僅戰功彪炳,而且一直以恪守法度、嚴謹認真著稱。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命他掌劄撒和法律,既管它的實施,又管對那些犯法者的懲處。”

根據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中的記載,成吉思汗在封諸子時,將“從畏吾爾地起,至撒麻爾幹和不花剌止”的廣袤土地賞賜給了察合台。

察合台雕像1)帝國大亂鬥中的察合台後裔 眾所周知,早在喀喇汗王朝時期,西域的農業和畜牧業就一直比較發達。 另外,察合台的封地內,不僅有著較為發達的城市工商業,還能吸引到大批外國商人前來經商(拓展閱讀: 什么是中國:喀喇汗王朝的文化、生活方式與“維吾爾印象”)基於鞏固統治與經略對貿易的雙重需要,察合台將自己的牙帳設在“阿力麻裏境內的忽牙思”,即今新疆霍城西一帶。

阿力麻裏故城遺址出土的銅幣、銅幣與金箔1242年,察合台去世。 因為他的長子木阿禿幹在西征中戰死,於是,木阿禿幹的長子合剌旭烈(?—1251) 被推舉為第二代察合台汗。不過,新即位的貴由汗(1206—1248) 以“舍子傳孫為非”為由,在1246年直接罷免了合剌旭烈的汗位,將與自己關系要好的察合台第五子也速蒙哥 扶上了汗位。1248年,貴由汗去世,他的遺孀海迷失後臨朝稱制。 她以“遵太宗窩闊台遺命”為名,聯合以也速蒙哥為首的察合台系宗王,力主推舉自幼頗受窩闊台寵愛的皇侄失烈門繼承汗位。不過,這一提議遭到了術赤系與拖雷系宗王們的強烈反對。因此,大汗之位一直處在懸而未決的狀態。鑒於海迷失後本人昏聵無能、用人失法且沉迷於巫術,使得帝國政綱紊弛、民怨沸騰。於是,一直與貴由汗關系不睦的拔都決定“先下手為強”(拓展閱讀: 「帝國大亂鬥」拔都與貴由之爭:汗國分裂的催化劑)。

圖片
海迷失後(左)與拔都在拔都的主導和推動下,以術赤系與拖雷系為代表的蒙古宗王和貴族們,在召開於1251年的忽裏勒台大會上,一致推舉拖雷的長子蒙哥(1209—1259)為新任大汗。這就意味著,帝國的最高統治權從窩闊台系轉移到了拖雷系宗王的手中。 對於這一選舉結果,察合台與窩闊台系的宗王們自然不會買賬,雙方很快便爆發了激烈沖突。在母親唆兒忽黑塔尼與拔都的大力協助下,蒙哥迅速鞏固了自己的權威,他的反對者們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推舉蒙哥為大汗的細密畫根據《元史》中的記載,海迷失後被處死,失烈門先被流放後被處死,貴由之子火者被放逐於哈拉和林以西的不毛之地,另一個兒子腦忽受命從軍。1252年, 一直站在蒙哥陣營的合剌旭烈,“受命複嗣察合台封地”並負責執殺也速蒙哥。 由於合剌旭烈在歸途中病死,他的妻子兀魯忽乃“代宣朝旨,執殺也速蒙哥。”也速蒙哥死後,哈剌旭烈與兀魯忽乃之子木八剌沙被擁立為新的察合台汗。 鑒於木八剌沙年幼,因此察合台汗國的最高權力,一直掌握在臨朝稱制的兀魯忽乃手中。 與此同時,“幸存”的宗王們一直與蒙哥保持著較為融洽的關系。

察合台汗國的疆域2)忽必烈兄弟內鬥中的察合台後裔 1259年,蒙哥汗去世。 圍繞汗位的歸屬問題,蒙哥的兩個弟弟忽必烈與阿裏不哥二人,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拓展閱讀: 「帝國大亂鬥」忽必烈兄弟之爭:汗國大廈轟然倒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經濟力量雄厚,麾下至少擁有十幾萬精銳騎兵的察合台汗國,成為了忽必烈兄弟的“統戰對象”。與此同時,忽必烈與阿裏不哥都支持駐牧於哈拉和林的察合台之孫阿魯忽(?—1265) ,“去掌管自己祖父的首邑和他的兀魯思。”

今天的哈拉和林對於阿魯忽而言,這無疑是一道致命的“二選一”難題。但在經過了反複斟酌後,他毅然決定站隊忽必烈陣營。 坦誠說,原因並不複雜。首先,與阿裏不哥相比,忽必烈一方的綜合實力更強,而且還得到了金帳汗國與伊爾汗國的支持。其次,無論站隊哪一方,自己基本都會得到察合台汗國的統治權與相應的政治和經濟特權。但是,倘若阿裏不哥失敗,自己不僅會成為忽必烈的打擊對象,並且與其他汗國的關系也會出現裂痕,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因此,盡管阿魯忽參與了推舉阿裏不哥為蒙古大汗的忽裏勒台大會,但並未對其表現出了足夠的忠誠。再加上後者對他動輒頤指氣使的態度,進一步堅定了“站隊忽必烈”的選擇。

忽必烈與阿裏不哥1260年,阿魯忽在正式迎娶了兀魯忽乃為妻後成為了新一任的察合台汗。 與此同時,“他不再全面阿裏不哥的話,不僅扣押了已籌集完畢的准備援助阿裏不哥的各項物資,還殺掉了阿裏不哥派遣的催單使者,甚至主動向阿裏不哥的軍隊發動了攻擊。”勃然大怒的阿裏不哥,不僅大肆洗劫了伊犁河流域,還一度將阿魯忽驅至撒馬爾罕。但不可否認的是,戰勝阿魯忽並不能挽回自己的頹勢。 1264年春,阿力麻裏境內爆發了大饑荒, 百姓流離失所,軍心渙散,已經喪失了與忽必烈決戰的能力。走投無路的阿裏不哥,決定向兄長投降。 至此,四年的汗位之爭最終以忽必烈的勝利告一段落。因為“站隊正確”,忽必烈以蒙古大汗的名義,不僅將東起阿爾泰山、西至阿姆河的大片土地劃給了阿魯忽,並承認他是欽定的察合台汗。 作為反饋,阿魯忽不僅一再向元朝示好,而且還多次派遣使者,做到互通有無。

圖片
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的內鬥,給了察合台汗國“猥瑣發育”的機會3)海都與察合台汗國恩怨情仇 但對於阿魯忽而言,自己的統治並不穩固,因為他的身邊存在著一個強大的對手,即窩闊台汗五子合失之子,以意志堅定、能力出眾著稱的海都(1234—1301)。在忽必烈兄弟爭位期間,海都一直都是阿裏不哥的堅定支持者。 “在得知阿裏不哥歸順了忽必烈合罕後,海都深知會受到合罕的威脅,因此從各處征集了二三千人的軍隊”。隨著時間的推移,勢力逐漸膨脹的他“將海押立與葉密立設為基地,並聯合金帳汗別兒哥,在擊敗了阿魯忽之軍後,將阿力麻裏據為己有。”

海都主題繪作1266年,阿魯忽去世,兀魯忽乃皇後再度臨朝稱制。 需要指出的是,在沒有得到元朝官方授權的前提下,“兀魯忽乃擅自在異密與宰相們的同意下,擁立自己的兒子木八剌沙繼承了阿魯忽之位”。兀魯忽乃擅自擁立新君的“大不敬”舉動,激起了忽必烈的強烈不滿。 於是,他委派一直在元廷效力的木阿禿幹之孫八剌(?—1271) 返回察合台汗國,密令其奪取汗位。在忽必烈看來,“知根知底的八剌遠比木八剌沙可靠得多”。八剌不負眾望,在返回察合台汗國後不久就成功奪取了汗位。

圖片
阿力麻裏城遺址需要指出的是,八刺在稱汗之初,還是比較聽話的。根 據伊斯蘭史料中的記載,“他會堅定遵守忽必烈的旨意,牽制海都在中亞地區的擴張。只要他的軍隊一征集起來,就會主動與海都作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八剌的心態也越來越膨脹了。 根據伊斯蘭史料的記載:他曾以合罕的名義,派異密必克迷失占據了(駐守於新疆和田的)木忽勒台的位置。木忽勒台前往合罕陛下處稟告了這一情況。於是,合罕派遣了一個名叫火你赤的大異密,帶著三萬人去反擊他。不過,當火你赤明白自己不可能抵擋對方時,就提前返回漢地去了。於是,八剌的軍隊洗劫了這裏。

和田古城遺址同樣在1266年,金帳汗別兒哥在與伊爾汗國的作戰中受傷死去。不久,拔都的孫子忙哥帖木兒(?—1282)成為了新的金帳汗。 需要指出的是,這位仁兄盡管一度接受忽必烈的調遣攻打海都,但不久就與海都達成停戰協議,並與海都組成聯軍多次重創察合台汗國。大約在1269年前後,海都、八刺與忙哥帖木兒聚會於塔剌斯河畔 ,敲定了“河中三分之二歸八刺所有,三分之一歸海都和忙哥帖木兒共同管轄”的協議。與此同時,海都還向八刺提出建議,“可以率領一支大軍渡過阿姆河進攻伊朗,奪取(伊爾汗)阿八哈的某些領土,以擴大自己的牧場、土地和畜群。”

“三方會議”的具體位置“三方會議”結束後,八剌真的率領大軍開進了呼羅珊地區, 但被阿八哈汗擊退,只得狼狽逃回了河中地區。1271年,八剌去世。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穆斯林學者認為,八剌有可能是被海都害死或嚇死的。坦誠說,無論是木八刺沙,還是以出伯、合班為首的察合台系宗王們,都無法與海都相抗衡。出於自保,“他們率領全體萬夫長和千夫長們跪在海都面前:從今以後,海都阿合就是我們的君主,他的一切命令,我們都俯首聽從。如果海都阿合保護我們,我們只要活著就將自願地竭心盡力為他效勞。”在經曆了聶古伯與不合帖木兒兩位旁系宗王的短暫統治後,大約在1275年前後,在海都的支持下,八剌之子篤哇(?—1306)成為了第九代的察合台汗, “因為篤哇從他的前任方面取得經驗教訓,因此他更像是一個忠實於海都的藩臣”。因此,察合台汗國的實際控制權已經歸屬於海都。

圖片
察合台與窩闊台世系(局部)篤哇即位以後,察合台汗國頻頻向西域發動攻勢,當地局勢日趨混亂。他在即位後不久,就在海都的支持下,親率大軍12萬圍攻火州(又名哈剌火州,距今新疆柳城西七十裏,吐魯番東三十裏)長達六個月之久。值得注意的是,篤哇在致鎮守西域的畏吾兒亦都護的書信中聲稱,“我亦太祖皇帝諸孫,何以不附我”,氣焰十分囂張。長時間的圍困,給當地民眾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盡管忽必烈一度“賜鈔十萬錠”用來恢複當地的民生經濟,但依然難解燃眉之急。

火州的大體位置與統轄范圍4)元朝的西域征程 1276年,元軍攻克南宋都城臨安。 至此,南方戰事逐步進入收尾階段,大規模的戰事已基本結束。次年,忽必烈正式開啟了征討海都等叛王的軍事行動。他委任戰功顯赫的伯顏(1236—1295)出鎮哈拉和林,統籌平叛事宜。在伯顏的指揮下,元軍所向披靡,一度推進至斡難河與土拉河的源頭。至此,由海都主導的針對漠北與西域腹地的軍事進攻,最終以全面失敗而告終。

圖片
據史料記載,伯顏不僅智略過人,深明大義,用兵如神,口不言功,還以善作詩文著稱可即便如此,海都依然不甘心於失敗。 在經過了一系列的整頓和精心籌備之後,1286年,他率軍進犯今阿爾泰山,但被元軍大將土土哈與朵兒朵懷二人拒之門外。同年,海都調集大軍進攻別失八裏,但再度被伯顏、纂公直、明安、李進等人合力擊退。碰了一鼻子灰的海都,在1287年組織了一個新的“反元聯盟”。 成員除了自己與篤哇之外,還有以乃顏、失都兒、合丹為首的東道諸王。雙方約定以東西夾擊之勢,向元朝發起進攻。年過七旬的忽必烈得知後勃然大怒,決意親征東北。 因為戰略得當,元軍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這場叛亂。

參與“乃顏之亂”的東道諸王世系1288年,海都率大軍深入漠北腹地。次年,在皇孫甘麻剌的統率下,元朝嶺北駐軍在杭愛山一帶與海都展開了決戰。元軍戰敗東撤,哈拉和林失守。同年七月,七十四歲的忽必烈再度禦駕親征親征 ,“海都以遊牧人的行動遠遁以避之”,哈拉和林被收複。在元軍的不斷打擊下,截至1292年,海都的有生力量幾乎被消耗殆盡,嶺北局勢已日趨穩定。

哈拉和林想象圖1282年,忽必烈去世, 皇孫鐵穆爾(1265—1307)即位,即元成宗。結合史料看,鐵穆爾無意就西域與漠北問題消耗太多精力, 正如其母闊闊真所言:漢地、南家思國和我們都很廣大,而海都和篤哇的地方則較遠。如果你出征,那就需要一兩年才能把事順利解決。老天保佑,但願在此期間,不會遭到長期不能彌補的損害。不過,基於鞏固邊疆局勢的需要,他依然決定“立北庭都元帥府,任命平章政事合伯為都元帥,江浙行省右承撒裏蠻為副元帥,皆佩虎符;立曲先塔林都元帥府,任命釁都察為都元帥,佩虎符”,對海都等人形成震懾之勢。

圖片
元成宗鐵穆耳對於元廷的好意,海都和都哇等人似乎並不領情。 1298年,他們再度領兵進犯西域,“皇帝女婿汪古親王闊裏吉思,單獨地駐守陣地。於隆冬時候被海都和都哇的大軍襲擊,他三次擊退敵人,但於第四次交戰時被俘”。鐵穆爾聞訊勃然大怒,他在1299年任命皇侄海山為漠北軍統帥,統籌討伐海都事宜。 海山勵精圖治,“訓練六軍,總裁法令,胥地所宜,可屯田者必分耕之,以佐軍實”,分別在闊闊別之地、迭怯裏古之地、哈剌合塔之地等重大戰役中重創了海都和篤哇聯軍。在1301年的哈剌合塔戰役中,“海都和篤哇兩人都受了傷,海都因傷而死去,篤哇癱瘓了。”

圖片
真金家族世系坦誠說,無論是個人威望還是能力,海都的兒子們都遠遠不及篤哇。 因此,篤哇一下子就成為了察合台與窩闊台系諸位宗王中最具聲望的人物。與此同時,他們決定“再也不與元朝展開軍事對抗了”1303年七月,都哇與海都之子察八兒等人“遣使請息兵”;十一月,成宗歐愛強使者與之取得了聯系,最終在次年九月達成了停戰協議。 至此,雙方跨越了幾十年的戰事終於告一段落了(拓展閱讀: 叛逆的大侄子:為什么海都終其一生也要反對元朝?)。

作戰的蒙古軍隊6)察合台汗國的事實獨立 伴隨著雙方和平的達成,元朝與中亞地區的交往呈現出了明顯複蘇的跡象。對此,伊爾汗國完者都汗(1280—1316) 在1305年寫給法蘭西國王腓力四世(1268—1314)的信中如是評價道:現在終於恢複了和平,汗的家庭的全體成員,無論是年長的或年幼的,都一致同意開放所有的道路。

完者都汗致腓力四世的國書1305年二月,篤哇遣使訪問元朝,“成宗賜幣帛五百匹”以示回饋;四月,元朝“賜察八爾、朵瓦所遣使者銀千四百兩、鈔七千八百餘錠”;“十月庚寅,附馬按替不花來自朵瓦,賜銀五十兩、鈔二百錠。”1306年二月,“朵瓦遣使來朝, 賜衣幣遣之”;九月,篤哇遣其子款徹來賀聖誕。1310年六月,“察八兒來朝”;仁宗即位後,“念及察八兒屬戶匱乏,賜予其一年之糧”,以助其恢複生產。1315年,元朝敕封察八兒為汝寧王。

元大都遺址公園盡管西域局勢已經逐步穩定,但察八兒與篤哇之間爆發了激烈矛盾,最終兵戎相見。 與久經曆練的篤哇相比,察八兒根本不是對手,部眾潰散,最後只能投奔元朝,“武宗賜以其父海都位下分地汝寧府曆年所積五戶絲。”至於窩闊台汗國的土地,被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 大部分被納入進了察合台汗國的版圖。1306年,篤哇去世, 元朝冊封其子寬闍(?—1308)即位,雙方依然維持著友好關系。1308年九月,元朝“遣人使諸王察八兒、寬闍所”。同年,元廷“派雪(薛)尼台鐵木察出使薛迷思幹,對薛迷思幹、塔剌思、塔失玄等城的賦稅征收辦法,進行了一定的指導和改進。另外,寬闍派遣萬戶也列門合散,“從薛迷思幹等城前往大都,並進呈太祖時所造戶口青冊”。用發展的眼光看,這份戶口檔案對於元朝了解中亞地區的社會狀況,是彌足珍貴的。

察合台汗國主題壁畫寬闍死後,也先不花、怯別、燕只吉台與篤來帖木兒等相繼即位為汗。在他們統治期間,察合台汗國多次以朝貢等方式, 向元朝進獻葡萄酒、西馬、金鴉鶻、老虎、豹等貢品,在維系著與元朝在官方層面交往的同時,在名義上承認自己是元朝的“宗藩之國”。 盡管在也先不花(?—1320)統治時期,一度就邊界問題與元朝產生過不小的摩擦。 但不可否認的是,和平共處一直都是雙方的訴求。因此,兩國很快就達成了和平協定。 實際上,英宗本人曾明確對察合台汗國的使者們表示,“朕非欲彼土地人民,但吾民不罹邊患,軍士免於勞役,斯幸矣。”

圖片
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1303—1323)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國第九位大汗但不可否認的是,察合台汗國逐步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 伴隨著官方對貨幣、宗教等制度進行的大刀闊斧的改革,汗國的統治重心也漸漸向西轉移。比如在怯別(?—1326)即位後,“汗庭先是遷居到了河中地區,甚至遷到了該地的南部,距離位於喀什卡達裏亞下遊的那黑沙布2.5帕拉桑,即15衛爾斯特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宮殿,城市名曰卡爾希。”在1331年編撰完成的《經世大典》的附圖中,“作者稱察合台汗國為篤來帖木兒位下,與金帳汗國和伊爾汗國相並列。”

圖片
疆域遼闊的蒙古帝國遺憾的是,在進入14世紀中葉以後, 內部矛盾以及自然災害的不斷侵襲,使得察合台汗國的國勢逐步衰落,最終分裂為了東、西兩部分。 1370年, 帖木兒在殺掉了西察合台汗合不勒沙之後,擁立西察合台汗國首任大汗答失蠻察之子昔兀兒海迷失為“蘇丹”,自稱“大埃米爾”並總攬一切軍政大權,成為了河中地區的實際最高統治者。考慮到昔兀兒海迷失“只是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橡皮圖章”,因此學界一直傾向於將之視為“帖木兒帝國”建立與西察合台汗國滅亡的標志(拓展閱讀 :身為“蒙古聖祖”的成吉思汗,為什么在中亞也一直備受尊崇?)。

2、什么是東察合台汗國?

1347年, 主要活躍於今楚河與喀什、阿克蘇、拜城一帶的都格拉特部的蒙古貴族們,共同擁戴成吉思汗第七代孫禿黑魯帖木兒(1329—1362)為東察合台汗國的第一任可汗。

1)阿力麻裏時代的東察合台汗國 禿黑魯帖木兒即位後,積極擴充經濟和軍事實力,力圖征服河中地區,重現察合台汗國的榮光。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他本人親率16萬蒙古部眾全面皈依了伊斯蘭教。 後世認為,他們的後代逐步融入進了維吾爾民族當中。

禿黑魯克帖木兒墓前塑像用發展的眼光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增強與“伊斯蘭化”的逐步實現,使得汗國的整體實力有了顯著增強。 資料顯示,在1360—1361年間,禿黑魯帖木兒先後兩次率兵西征, 不僅占據了中亞名城撒馬爾罕,還將阿富汗以及興都庫什山等廣大地區盡數收入囊中。在征服了河中諸城之後, 他委派長子也裏牙思火者駐守於撒馬爾罕,監理當地事務;本人返回都城阿力麻裏。

禿黑魯克帖木兒墓需要指出的是,在禿黑魯帖木兒統治後期,東察合台汗與都格拉特部之間的矛盾已經呈現出了較為激烈的態勢。 因此,在禿黑魯帖木兒於1362年病逝於阿力麻裏後,都格拉特部首領怯馬魯丁舉兵叛亂, 在殺死了也裏牙思火者及其18名家族成員後,奪取了汗位。盡管哈瑪魯丁一直勵精圖治,但在一眾大臣與貴族的反對下,他的統治一直都不穩固。 伴隨著帖木兒的強勢崛起,哈瑪魯丁不僅被對方多次擊敗,丟掉了河中地區的大片疆土,最終只能逃至伊爾汗國境內尋求庇護。

電影《阿曼尼薩罕》劇照2)別失八裏時代的察合台汗國 1389年,幸存的禿黑魯帖木兒的幼子黑的兒火者(?—1399),在別失八裏城(今吉木薩爾)即位。 資料顯示,他在即位後不久,就主動遣使至明朝“貢馬和方物”,開啟了東察合台汗國與中原王朝的貿易先河。但不可否認的是,與明朝相比,東察合台汗國與帖木兒帝國的交流更為密切。 就拿黑的兒火者本人來說,他不僅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帖木兒為妻,還主動為其東征置辦糧餉。另外,他還多次以“聖戰”的名義向吐魯番一帶擴張。 實際上,他本人就死於15世紀初的討伐吐魯番的行軍途中。

圖片
吐魯番古城遺址黑的兒火者死後,其子沙米查幹(?—1408)即位 。他勵精圖治,不僅對此擊敗瓦剌,還與明朝保持著較為緊密的往來,甚至一度試圖西征撒馬爾罕“以恢複先世失地”。遺憾的是,伴隨著沙米查幹在1408年的撒手人寰,這一事業終究以“半道崩殂”收場。沙米查幹去世後,其弟馬哈麻(—1416)繼承汗位。 在他統治期間,東察合台汗國的版圖有所擴大,國家的“伊斯蘭化”也有了顯著深化的趨勢。1416年,馬哈麻去世,他的侄子納黑失只罕在接受了明朝的冊封後正式即位。 不過,納黑失只罕在位僅兩年,就被表弟歪思所殺。

《絲路山水地圖》中的哈密地區3)亦力把裏時代的東察合台汗國 納黑失只罕死後,汗國的政局再次陷入動蕩 。圍繞汗位的歸屬問題,殺死納黑失只罕的歪思與叔父失兒馬黑麻展開了激烈爭奪。1420年,失兒馬黑麻去世,獲勝的歪思(?—1428)順利成為了新任大汗 。1418年,他將都城從別失八裏城遷至亦力把裏(今伊寧市)。 因此,在明朝的官方資料中,東察合台汗國被稱為“別失八裏”或“亦力把裏”。歪思汗在位期間,他的大軍多次攻入了帖木兒帝國境內,並在1422年前後再度將吐魯番地區置於統轄之下。大約在1428年前後,他在同帖木兒帝國作戰時中箭身亡。

位於伊犁的歪思汗麻紮歪思汗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羽奴思(1415—1486)與也先不花(1416—1462)二人, 再度就汗位的歸屬權展開了激烈爭奪。最終,也先不花取得了勝利並順利即位, 落敗的羽奴思不得不逃至帖木爾帝國的撒馬爾罕統治者兀魯伯處避難。也先不花在即位之初, 一度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任人唯親,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後來在大臣與伊斯蘭教長們的教導下,逐漸勤於朝政,並一度統一了西至塔什幹地區的部分疆域,終於成為了一代明主。 遺憾的是,由於其早年過度沉迷酒色進而落下了病根,最終在1462年在阿克蘇病死,年僅46歲。

阿克蘇古城俯瞰4)東察合台汗國的分裂 也先不花去世以後,東察合台汗國再次陷入動蕩。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東察合台汗國境內一共存在著三個相互攻伐的割據政權:

也先不花的長兄羽奴思: 占據著中亞錫爾——塔拉斯河流域、伊塞克湖一帶以及費爾幹盆地至塔什幹地區的疆域;

也先不花之子阿黑麻(1445—1469) :占據著阿克蘇河至哈密之東的區域,一直以自己是東察合台汗國的法定大汗自居;

都格拉特部首領米爾咱·阿巴·癿乞兒: 占據著阿克蘇河至喀什噶爾、葉爾羌、和田地區。

三足鼎立,互不相讓進入15世紀後半葉, 術赤後裔昔班尼汗(1450—1510)帶領部眾進入河中地區,兵鋒直指帖木兒帝國(拓展閱讀: 一文概述:誰是昔班尼汗?)。與此同時,占據著河中部分地區的羽奴思長子馬合木, 也出於“恢複察合台汗國疆域”的需要,意圖攻打帖木兒帝國。於是,他與昔班尼達成聯合,成為了其支持者。 1500年, 在馬合木的鼎力支持下,昔班尼汗先後占領了帖木兒帝國境內的撒馬爾罕和布哈拉等曆史名城。但僅僅過去一年後,昔班尼汗不僅背棄了馬合木,還占領了原本屬於馬合木的塔什幹地區。 緊接著,昔班尼汗發動了旨在征服整個河中地區的大規模戰爭,最終將統治該地區的帖木兒的六世孫巴布爾(1483—1530)趕出了河中地區。被打得找不到北的巴布爾, 不得不帶領擁護者們逃往喀布爾,後來在印度建立了莫臥爾帝國。

圖片
昔班尼汗(左)與巴布爾在全面戰勝了巴布爾以後,昔班尼汗再次發動了討伐馬合木的戰爭 。為了對付昔班尼汗,馬合木不得不向阿黑麻請求援助。1502年,阿黑麻將汗位臨時傳給長子滿速兒後,攜其餘諸子與馬哈木組成聯軍,共討昔班尼汗。據伊斯蘭史料的記載,雙方在位於今烏茲別克斯坦東部的阿黑昔城下狹路相逢。在經過了多輪激戰後,昔班尼汗大獲全勝,包括馬合木、阿黑麻在內的合計1.5萬人被俘。 戰爭結束後,雙方簽署了停戰協定。 其中,塔什幹等多地被劃給昔班尼汗,東察合台軍隊今後不再進入費爾幹納盆地以西地區;昔班尼汗需要釋放馬合木與阿黑麻二人,但阿黑麻之子薩亦德被扣押為“人質”。

烏茲別克汗國的疆域馬合木和阿黑麻二人被釋放,帶領剩餘部眾回到了大本營阿克蘇 。1503年,薩亦德從昔班尼汗手中逃脫,在曆盡艱險後順利回到阿克蘇,在與伯父馬合木取得聯系後,准備再度組成聯軍向昔班尼汗展開報複。1504年,阿黑麻在阿克蘇病逝。次年,馬合木重整旗鼓,與薩亦德一同討伐昔班尼汗。 但是,二人組成的聯軍在錫爾河流域被對方徹底擊敗。其中,馬合木與自己的五個兒子統統死在了戰場,原先屬於馬合木的大片疆土也被被昔班尼汗盡數吞並。

錫爾河流經的區域就在這時,一直留守於阿克蘇的阿黑麻長子滿速兒對外宣布,自己是法定的東察合台汗。 與此同時,他將戰敗的三弟薩亦德驅逐出了汗庭。於是,兄弟爭位的戲碼再度上演了。1509年,薩亦德聯合自己的弟弟哈裏勒組織人馬與滿速兒汗展開了決戰,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因此,他與哈裏勒二人只能逃至安集延避難。不久,哈裏勒被昔班尼汗所殺,受昔班尼汗和滿速兒汗兩面夾擊的薩亦德只能狼狽逃出安集延,投奔至當時駐紮在喀布爾的姑表兄巴布爾麾下。

圖片
戰鬥中的巴布爾

3、什么是葉爾羌汗國?

1510年12月,昔班尼汗在謀夫戰役中戰死。 見局勢對自己有力,巴布爾馬上派遣薩亦德率領大軍,發動了旨在奪回河中地區統治權的戰爭。

1)葉爾羌汗國的誕生 1511年5月,薩義德的大軍從喀布爾出發, 正式開啟了收複舊地的征程。資料顯示,他在占據了安集延、費爾幹那盆地以及伊塞克湖、錫爾河上遊的廣大地區後,兵鋒直抵都格拉特部首領米爾咱·阿巴·癿乞兒統治的“向陽之地”,即今喀什噶爾、葉爾羌、和田地區。見對方來者不善,米爾咱·阿巴·癿乞兒也帶領大軍從喀什噶爾出發,與薩亦德尋求決戰。最終,雙方在安集延附近狹路相逢,米爾咱·阿巴·癿乞兒大敗,狼狽逃回喀什噶爾。

圖片
喀什古城為了徹底消滅米爾咱·阿巴·癿乞兒的勢力,薩亦德與哈薩克汗國組成了軍事同盟。 1514年5月,聯軍從安集延出發,在迅速占領了喀什噶爾之後,向米爾咱·阿巴·癿乞兒的巢穴葉爾羌發起了進攻。9月20日,聯軍攻克葉爾羌城, 無力回天的米爾咱·阿巴·癿乞兒只能帶領部分官員逃至和田。次日,薩亦德坐在察合台汗國傳統風格的牙帳裏,宣布了米爾咱·阿巴·癿乞兒傀儡政權的徹底滅亡。於是,察合台後裔在曆史上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葉爾羌汗國”正式誕生。

葉爾羌汗國薩亦德汗王陵葉爾羌汗國於1514年建立,在1680年為准噶爾汗國所滅,曆時166年。 在最強盛時期,疆域囊括了今新疆大部分地區以及巴爾喀什湖以南、伊塞克湖地區、費爾幹盆地至巴達克山及瓦罕走廊一帶。用發展的眼光看,葉爾羌汗國時期是新疆各民族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時期(拓展閱讀: 讀書筆記:什么是“十二木卡姆”?)。我國學界普遍認為,葉爾羌汗國的統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薩亦德即位後,迅速與滿速兒達成和解並成為了盟友 。至此,西域各地的無休止內戰終於停止了,當地各族人民的生活趨於穩定。薩亦德去世後,繼任者阿布都·拉失德汗(1533—1560)勵精圖治, 使得汗國的秩序更為穩定,經濟和文化也得以複蘇並逐步繁榮。

圖片
電影《阿曼尼薩罕》中的拉失德汗其次,葉爾羌汗國與周邊的哈薩克、衛拉特、塔吉克等部族,均保持著密切的往來, 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日趨頻繁。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強盛和發展的各個民族陸續成為了今日新疆大家庭的一員。第三,因為戰爭一度與中原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等領域斷開的連接,逐步得到了恢複。 與此同時,伴隨著通過克什米爾到達印度的新的絲綢之路新路線的開辟,為西域地區的商業發展做出了曆史性的貢獻。

葉爾羌汗國的大致疆域2)宗教勢力的迅速膨脹 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葉爾羌汗國的“伊斯蘭化”進程,長期呈現著較為強勁的趨勢。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伊斯蘭宗教領袖們也成為了權傾朝野、集政教權力於一身的顯赫人物,大汗的話語權逐步衰微。 進入17世紀以後,大權獨攬、唯我獨尊的黑山派領袖和卓沙迪, 先後操縱了阿不都·拉提甫汗、速檀阿黑麻汗、速檀馬合木汗和阿布達拉哈汗的廢立。進入17世紀20年代,與之對立的白山派勢力也滲透了進來。 雙方聯合不同的地方世俗勢力互相攻伐,南疆百姓們的生活日益困苦。

現代複原的葉爾羌汗庭另外,就在這一期間,天山北部基本奠定了“衛拉特四部”的格局。 其中,黑山派支持的伊思瑪業勒汗與白山派支持的尤勒巴爾斯汗,分別成為了衛拉特輝特部首領厄勒丹台什和准噶爾部首領僧格支持的對象。得益於僧格的大力支持,尤勒巴爾斯汗取得了勝利, 但本人也不出意外地淪為了僧格的傀儡,最終被僧格麾下的將領厄爾喀伯克殺害。尤勒巴爾斯汗死後,其子阿不都·拉提夫被扶上汗位。不甘失敗的尤勒巴爾斯汗舊臣們,再度組織人馬發動了反撲。 他們不僅占領了葉爾羌,還將厄爾喀伯克驅逐了出去。失敗的厄爾喀伯克在抵達喀什噶爾後,與伊思瑪業勒汗取得了聯絡。 很快,伊思瑪業勒汗率軍卷土重來,不僅奪回了葉爾羌,還對白山派進行了殘酷的報複, 阿不都·拉提夫在阿帕克和卓的保護下狼狽逃離。

圖片
阿帕克和卓陵園古建築群鳥瞰圖(張勝儀《新疆傳統建築藝術》,151頁)3)葉爾羌汗國的覆滅 從葉爾羌逃出的阿帕克和卓, 在中亞流亡了十幾年之後,最後潛入西藏並取得了達賴喇嘛的支持。 他拿著達賴喇嘛要求噶爾丹出兵“助其(阿帕克)收複家園”的親筆信前往伊犁,找到了准噶爾大汗噶爾丹。實際上,志在恢複“大蒙古國”的噶爾丹,早就有了吞並南疆的打算。 阿帕克和卓的到來,無疑給了他揮師南下的絕佳契機。1680年,他派遣12萬鐵騎途徑阿克蘇、烏什等地,一路橫掃南疆,並在白山派的支持下一舉摧毀了葉爾羌汗國,包括伊思瑪業勒汗在內的汗室成員盡數俘獲。

噶爾丹在徹底征服了葉爾羌汗國之後,噶爾丹擁立汗室成員阿不都·裏什特汗為代理人, 這讓阿帕克和卓鬱悶不已。1682年,在准噶爾汗國的支持下,葉爾羌汗室後裔的權威被徹底摧毀, 他在天山南路四城,即阿克蘇、喀什噶爾、葉爾羌、和田四城境內,開啟了具備政教合一性質的統治。他基於《古蘭經》立法施政,大力傳播蘇菲派神秘主義思想,使得白山派勢力再度崛起,信徒達到30萬人。作為對比,黑山派乃至一切非白山派勢力都遭受了滅頂之災,璀璨繁榮的維吾爾文化遭到嚴重的破壞。

阿帕克和卓麻紮大門樓琉璃磚貼面未脫落時狀況在他執政的10年間,階級矛盾不斷加深,最終於1692年爆發了由黑山派領導的大起義。 1694年,他在黑山派發動的暴動中身亡。8個月後,他的兒子雅雅和卓也死於戰亂,南疆又一次陷入了混亂。傷筋動骨的黑山派勢力,重新控制了葉爾羌城;與此同時,喀什噶爾成為了白山派勢力的據點。於是,“喀什噶利亞就又成了和卓浴血鬥爭的舞台”。

阿帕克和卓麻紮門樓正面下方(入口)的波斯語詩歌銘文在噶爾丹在位的最後幾年,葉爾羌汗室成員馬哈麻特·木明登上汗位,人稱阿克巴錫汗(約1694—1700年在位)。 他利用人們對長期動亂的厭倦情緒,采取斷然措施,不僅殘酷鎮壓了膨脹的白山派勢力,還將流亡在外的黑山派和卓達涅爾請回了葉爾羌。顯而易見,一直以喀什噶爾為大本營的白山派肯定不甘示弱,他們擁立鎮守該城的阿克巴錫汗之子蘇勒坦阿哈瑪特為汗,決定與阿克巴錫汗“抗爭到底”(拓展閱讀: 一文概述:新疆“和卓”的前世今生)。就在雙方鬥得不可開交之際,羽翼漸豐的准噶爾大汗策妄阿拉布坦也將部分注意力轉移到了這片綠洲農業區。1700年,他率大軍攻克喀什噶爾,重新控制了南疆。

圖片
准噶爾汗國的疆域為了削弱當地的和卓勢力,有效鞏固對南疆的直接控制, 他下令諸系和卓“必須將自己的一個兒子,送往伊犁作為人質”。與此同時,白山派和黑山派的首領以及家眷們,都被押解至伊犁並軟禁了起來(拓展閱讀: 一文概述:策妄阿拉布坦的崛起與對南疆的征服)。當然,基於維穩的需要,這些和卓家族成員們享受著不錯的待遇,但需要時刻接受准噶爾汗國的嚴密監視。從發展的眼光看,策妄阿拉布坦的做法是合理的。因為在後面的半個多世紀裏,南疆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動亂。

4、“新疆”的誕生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長子噶爾丹策零即位並繼續承襲著汗國的南疆政策。 因此,統治一直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拓展閱讀: 一文概述:誰是噶爾丹策零?)。

1)准噶爾汗國的覆滅 但在1745年噶爾丹策零去世以後,准噶爾汗國統治內部矛盾加劇, 內訌迭起,不僅對南疆的統治日趨松弛,最終也不得不接受被清朝一舉摧毀的殘酷事實。1755年,清朝組織5萬大軍,發動了針對准噶爾汗國的終極之戰(拓展閱讀: 一文概述:策妄阿拉布坦的崛起與對南疆的征服)。

圖片
《平定准部回部得勝圖》之平定伊犁受降據清朝文獻記載,阿克蘇與烏什等地的各族群眾們,“攜子女跪迎,城上鳴釵擊鼓”,歡迎清軍到來;在喀什噶爾,“大軍未至城百裏外,回民扶老攜幼跪迎,爭獻牛酒,且言曰:吾遭受准噶爾殘虐數十年,賦繁役重,民不聊生,久思歸附聖化”。以上種種,充分反映了新疆各族群眾渴望和平、統一、安定生活的強烈願望。清朝統一天山南北後,采取了各項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得當地局勢保持了長達百年的基本穩定, 農業、畜牧業以及手工業和商業也都取得了快速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的人口總數、耕地面積總數、糧食總產量都超過了曆史上的任何時期。

喀什的民族特色建築2)“新疆”的最終誕生 太平天國起義(1851—1864)爆發後,新疆防務日趨廢弛。1864年,新疆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民變,社會陷入嚴重動蕩。1865年,素有“中亞屠夫”之稱的浩罕國軍官阿古柏(1820—1877 )率大軍進犯南疆,並在1867年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 當地百姓的生活日益困苦(拓展閱讀: 為了吃掉中亞,英國是如何拉攏與支持阿古柏的?(修訂版))。

浩罕國軍隊在經過一系列的精心籌備後(拓展閱讀: 一文概述:為了收複新疆,左宗棠做出了哪些努力?),1877年4月,進軍南疆的戰鬥正式打響。 在左宗棠的率領下,西征軍一路勢如破竹,連克達阪、吐魯番、托克遜三地,全殲阿古柏主力,南八城“門戶洞開”。兵敗如山的阿古柏服毒自殺,殘部幾乎全線崩潰。12月28日,淪陷12年的喀什噶爾重回祖國的懷抱,阿古柏勢力被徹底摧毀。

圖片
清軍收複新疆示意圖1884年,清政府取“故土新歸”之意,改稱西域為“新疆”,建立“新疆省”,開始實行與內地一樣的行政制度。 在經曆了幾十年的風雨激蕩之後(拓展閱讀: 正本清源 :什么是“三區革命”?),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宣告成立。最後想說的是,我們始終堅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全國各族人民,一定會書寫出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嶄新篇章。我們堅信,各民族大團結的中國一定是無往而不勝的,一定是有著光明未來的,我們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必然會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然會到來。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1182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