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由來和曆史傳統

臘節主要供奉與農業活動密切相關的神靈,目的是感謝神靈今年的眷顧,否則,明年我們的農業就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臘八節的由來和曆史傳統
 

中國自古以農業為立國之本,所以中國與農業有關的節日並不多。當時,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姓,都認為祭蠟儀式非常重要。

臘祭是指祭祀​祖先的儀式。應紹在《職俗》中說:“臘人是獵人,鹽田獵殺動物以祭祖”。

祭祀的主要目的是感謝祖先給予的生命和今年的豐收,同時希望祖先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在中國古人的眼中,凡是與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東西,都必須祭祀和供奉,蠟祭的誕生就體現了這種思想。

秦漢時期,也許是為了方便,人們開始將蠟供合二為一,改為祭神祭祖。

現在至少我們知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臘八”改為“臘八”,意思是規定在初八祭祀臘日。十二月《荊楚歲時記》是:“聖誕節八是臘月一日。諺語:“十二鼓聲,春草生。勇士驅疫”,就是很好的佐證。

融入佛教元素——佛陀成道日

東漢以後傳入中原的佛教,在南北朝時期逐漸發展到爆發狀態。佛教文化的不斷傳播,對臘八節的固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概也是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佛祖釋迦牟尼十二月八日成佛的說法。比如佛教文化的浸潤,賦予了臘八節新的意義。

另外,由於中國傳統神明混亂,尤其是先秦時期,似乎有各種祭祀,導致信仰體系略有混亂,但佛教給了初八農曆月為佛得道之日。人們普遍認為,臘八節的精神內核已從祭祀神靈、祖宗,逐漸轉變為紀念佛陀成道。

唐代臘八——好像沒有臘八粥

唐代的臘八節也與佛教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是此時的臘八節逐漸由純佛教節日轉變為世俗慶典。

唐代臘八的習俗更多與佛教儀式有關,如沐浴僧人(普通人請僧人沐浴)、浴佛、點燈、吃藥、做飯等。

臘八節的由來和曆史傳統
 

此時煮的是什么藥食尚不清楚,但似乎不太可能是後來的臘八粥,因為《興祥社居屋曆》記載“十二月八日,抄藥食,有是半升油。”當然,臘八粥不需要那么多油。

宋代臘八節——民間節日

宋代的臘八節不僅僅是一個民間節日,那時候肯定有臘八粥。陸遊曾作《十二月八日西村行詩》一詩,內容是“今世佛粥相映,思江村節新”。

有說法是臘八粥起源於佛寺每年臘月初八的戒粥儀式,所以人們也習慣在這一天用碗熬粥。

然而,在其民間廣受歡迎的廣大工人賦予了臘八粥新的意義:五穀豐登、合家平安、祈福吉祥。

除了臘八粥,宋代還有臘八藥。《武林外傳》中記載:“醫者亦合藥,用虎頭丹、八神、屠蘇,裝於朱紅袋中,分給眾人,謂之臘八藥。”滿足了廣大勞動人民祈求身體健康的心理。

臘八節的由來和曆史傳統
 

明清臘八更熱鬧

明清時期的臘八節更加熱鬧世俗,除了各式各樣的臘八粥外,還有其他豐富多彩的活動,也有著豐富的寓意。比如給孩子剃頭發、給女人打耳洞、醃臘肉等等。

現在臘八只剩粥了

當晚清西方思潮湧入時,中國有意無意地不得不接受這一潮流。不幸的是,它決定將晚清和民國的多次改革徹底斬斷。依托傳統農業的臘八節逐漸被人遺忘,現在似乎臘八節都是臘八粥。

關於臘八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老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兒子住在一起。老兩口非常疼愛兩個兒子,夫妻倆每天早出晚歸,毫無怨言地在田裏幹活,就是不讓兒子幹活。

在夫妻倆勤儉持家的經營下,屋子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食物,院子裏還種著大棗,結出來的大棗又大又甜。不幸的是,男孩們還沒有結婚,老兩口就相繼去世了。

老父親臨終前囑咐兩個兒子好好播種,多存錢糧,懶惰的兄弟們不聽。

哥哥看著家裏滿滿的糧倉,對弟弟說:“家裏的糧多了,我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們歇一年吧!”小弟當然不介意。,兩兄弟浪費了這個賽季。

第二年,糧倉裏還有很多糧食,他們決定再休一年。年複一年,糧倉終於見底,棗樹的棗子也不如年年好。

這年臘月初八,籬笆裏的糧食都吃光了,兩兄弟餓得胸貼在背上,卻只能瞪大眼睛。

無奈之下,哥哥拿了掃帚,弟弟拿了簸箕,掃了糧倉,從那裏掃了一粒米,從那裏掃了幾顆紅豆。棗樹下還有幾顆幹棗,也摘下來一起放在盆裏。

粥做好了,兄弟倆喝了五穀雜糧的粥,想起父親的忠告,後悔莫及,決定改過自新。

從此,兄弟倆不用再操勞了,他們每天下地裏幹活,像父母一樣勤勞。很快他們就娶了老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後來到了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煮五穀雜糧粥,提醒自己要勤儉持家。這些五穀雜糧就是臘八粥。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shenghuo/373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