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爺保佑什麼,拜城隍爺有什麼用?

在我國各地,幾乎只要有城,就有城隍廟,那么城隍究竟是哪路神呢?

“城隍”二字,最開始出現於《周易》,即:“城複於隍,勿用師。”那么這裏的“隍”大概就是城基。到了漢代時,人們多將隍理解成護城河,但這顯然不是《周易》中的意思。古代城市,都多用土來建築城牆,城牆的四周都挖有護城的城壕,一般有水的稱為池,沒水的稱隍,合起來,就是城隍。所以祭祀城隍,為上古社會祭祀的延續。 祭祀城隍初現規章的時候是在南北朝時期間。到了唐宋時城隍的信仰開始滋盛。到了宋代已經列為國家祭祀典禮。元朝時期城隍神又被封為佑聖王。 明太祖朱元璋特別崇信城隍,大封天下城隍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年年祭祀,分別由君王及府州縣守令主持。按照明朝官方"城隍階級封號"的劃分:京師城隍(王爵,福明靈王)、都城隍(公爵,明靈公):掌管省、府城隍(公爵,威靈公):掌管府、州城隍(侯爵,靈佑侯):掌管州、縣城隍(伯爵,顯佑伯):掌管縣。

圖片
 

每一個地方的城隍一般都是忠良賢達來擔當,比如福建都城隍是漢高祖時期的禦史大夫周苛,因其忠貞不二,大忠大義當前,痛斥項羽,被項羽處以烹刑。戰國時期春申君黃歇,連續抗秦有功,便被奉祀為蘇州城隍。

也有一些是對當地開化民智,對於提高民生發展有很大貢獻的國主或者官員,比如四川縉雲縣城隍即是縉雲縣首任知縣李陽冰,浙江紹興城隍是有功於民的龐玉大將軍,寧化城隍廟奉祀的城隍為巫羅俊,廣州城隍神是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國國主劉龑。也有“廉潔奉公、擁政愛民、剛正不阿”的大清官大能吏,比如杭州城隍也周新,明成祖時期,為浙江按察使、監察禦史,多次彈劾權貴、貴戚,被視為冷面寒鐵、冷面禦史。

圖片
 

大多數城隍廟裏都掛有綱紀嚴明、護國庇民、節義文章、我處無私、懲惡揚善等匾額,還有作事奸邪任爾焚香無益,居心正直見吾不拜何妨;善惡到頭終有報,是非結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無愧,惡過吾門膽自寒等對聯。

這些匾額與對聯的核心是稱頌城隍爺的功德以及勸人行善。足以可見,自古城隍一職都是大仁大義、大功大德、一身浩然正氣者居之。 “天尊曰:城隍尊神,威權實重,顯化無邊,禱雨則甘霖蘇槁,禾稼成熟,祈睛則化陰成陽,應時朗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專志,念道思真,但於三元八節,諸神聖誕,朔望之期,本命良辰,持齋誦經,作種種功德,即得見世安樂,增長福田,門昌族貴,光顯安榮,官階進崇高之職,商賈增阜盛之財,舟航無波浪之驚,陸程有妥安之美·····”

人死後,都先要去城隍那裏報道,後再由城隍,查看我們一生的善惡與福壽。再決定發配何處,是地獄,還是輪回,還是其他去處。因此城隍不僅僅管理死人,活人同樣也管,同樣管理活人的賞善罰惡、生死禍福以及為人增進利益、賜福賜壽等。所以城隍更是司法神。 在此倡議諸位善信,有條件的可以去當地的城隍廟拜一拜,祈福家道康平康同時也是為了提醒自己,人在做、天再看。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走正途,行正事,方能獲城隍爺護佑。無法親自禮拜城隍的善信可以掃描文末二維碼,聯絡知客道長提交相關信息,代您燒金供養城隍尊神。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shenghuo/42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