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裏的黑騎是幾品高手?

白羽居士,為你答疑解惑。《慶餘年》原著中,黑騎是慶國最強大的騎兵部隊。如果在真實的曆史中,黑騎碰到了成吉思汗的鐵騎估計會死得渣都不剩。老白這就重點分析一下黑騎中的高手及其作戰戰鬥力,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慶餘年》裏的黑騎是幾品高手?
 

一、 九品首領荊戈

在監察院中,刺殺之王“影子”常年生活在陰影之中,從來不需要面具的遮掩。另外一個因為要帶頭沖鋒陷陣,需要像一面旗幟一樣出現在士兵面前,那就只能面具打仗,這個人就是荊戈。

荊戈是一個武道天才,他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沒有強大的門派師承,他只是慶國軍隊中一個靠著軍功積累,不斷往上晉升的無名小卒而已。靠著多年在軍隊中學會的作戰技巧和豐富的作戰經驗,荊戈當上了一名騎兵校尉。

如果不出意外,荊戈也許能成為慶國的一顆將星。不巧的是,在一次兵變中,他一槍就把對方挑落馬下。事後才知道,這個脾氣火爆,武功差勁的軍中紈絝子弟居然是軍中大佬樞密使秦家的長子。然後,就是職場上常見的排擠、背叛、疏遠、追殺,滅門。這么大的動靜自然驚動了監察院,陳萍萍經過調查,向走投無路的荊戈拋出了橄欖枝。

《慶餘年》裏的黑騎是幾品高手?
 

為了掩人耳目,為了遮蓋那張曾經清秀如今已經被劍氣毀掉的面容,荊戈從此帶上了面具。為陳萍萍操練最忠心的衛戍部隊,黑騎。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複仇的荊戈,不但把自身武技提升到了九品,還把黑騎也培養成了慶國最強大的騎兵隊伍。

二、黑騎的戰鬥力

縱觀曆史長河,戰爭的勝利與諸多因素聯系在一起,戰鬥人員的數量、武器的精良程度、戰鬥意識是否一致,戰鬥意志是否堅強。然而,在諸多要素中,人對戰爭的影響最為重要。黑騎本就是在軍中挑選出一等一的士兵,身體素質和作戰技能自然要高出其他部隊一大截。

面對傳說中的黑騎,帶兵打仗了一輩子的秦老爺子一直是嗤之以鼻的。在他看來,一個雙腿盡廢陰險狡詐的老太監是不可能帶出一支強悍之師,威武之師的。因為帶兵者的心理素質決定了他的意志力、決斷力、應變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將領在危險重重的戰爭環境中充分發揮指揮能力的重要條件。

至於那個帶頭沖鋒,帶著面具的小子看起來有九品的氣勢,但是在冷兵器時代將領的帶兵能力往往要高於其作戰能力,至於將領是多少品的高手,在千軍萬馬的沖殺中意義其實並不大。更何況,當時皇宮前的戰場上秦家有2000多騎兵,對面不過區區200騎。

《慶餘年》裏的黑騎是幾品高手?
 

雙方甫一交戰,無論是久經沙場的秦老爺,還是秦家的騎兵統帥秦桓都發現自己好像踢到了鐵板。那個戴面具身先士卒的將領真的是不一般。

黑騎不像一般的騎兵那樣用弓箭射擊,而是整齊劃一地單臂舉起弩機進行了一輪齊射。數百支淬毒的弩箭給了秦家騎兵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秦家的騎兵先前已經在正陽門絞殺許久,氣勢、體能、精神等不太大的差距,驟然間被拉大到了一個很大的距離。

黑騎棄弩拔刀,借助馬匹強大的沖擊力將秦家的陣營毫不費力地撕開,他們整齊劃一的動作,地動山搖的氣勢直接把秦家的方陣展開一道大口子。隨後,黑騎憑借高超的騎術,忽然變陣朝秦桓的指揮部前鋒營殺過去。

盡管秦桓的反應速度奇快,麾下的騎兵也是久經戰陣的老兵,面對黑騎狂奔撕咬下,他也只有逃命的份。在後面坐鎮的秦老爺子立即下大了無差別箭雨攻擊,這才讓區區兩百人的黑騎受到了不小的打擊。秦桓也依靠制作精良的盔甲在箭雨的掩護下,即將逃出險地。

荊戈的馬上插滿了羽箭,他的身上也中了一箭,就在坐騎倒地的一刹那,他手持黑色長槍,帶著複仇的烈焰向秦桓刺去。秦桓同樣是九品高手,在身處逆境的情況下還能使出一閃、一轉、一割的三連擊。面對秦桓凶悍的反撲,荊戈一低頭,劍橫斬在荊戈的銀色面具上;與此同時,荊戈的手僅僅握著槍鋒下三寸處,猛地向上刺出,槍尖順著秦桓下頜的縫隙直刺入腦。

原著中寫道:一聲脆響,荊戈的銀色面具破成兩半,滑落於地,露出他的真實面龐,那張范閑一直很想看到的臉,那張自從他被陳萍萍從黑牢中撈出,成為黑騎一員後,始終藏在銀色面具下的臉。

《慶餘年》裏的黑騎是幾品高手?
 

三、黑騎與蒙古鐵騎

《慶餘年》畢竟是小說,吃瓜群眾關心最多的自然是高手之間的單打獨鬥能力。在原著中,作者貓膩其實也解釋過這個問題,就在范閑帶著黑騎去草原尋找海棠朵朵的時候,當上了將軍的李弘成就勸過他:甭管你是幾品的高手,只要以一百多名遊騎兵追著你,只要你不是大宗師,就必死無疑。

由此可見,黑騎的強大不在於裏面有多少九品高手,而在於平時作戰訓練和彼此的配合程度。那么,小說中的黑騎和真正的蒙古鐵騎相比,有哪些劣勢呢?

眾所周知,蒙古騎兵的強大在於長途奔襲能力和高超的射箭技巧。從軍事角度來看,成吉思汗一舉擊敗周圍所有部落和其他遊牧民族,依靠的正是騎射兵和騎射戰術的創新和發展。

騎兵不同於步兵,騎兵在馬匹上既要平衡身體,又要掌握馬匹方向,還要把握命中率是一件難度非常高的事情。如果用笨重的駕機,就會影響馬沖刺的速度,為了訓練出命中率較高的騎兵難度,絲毫不亞於現代對特種兵的訓練難度。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成吉思汗改良了部落中所使用的弓。根據一些出土文物和流傳下來的圖畫、文獻來看,蒙古騎兵使用的弓要把比同時代的弓要大一些,卻並不長超過人的半身。在這種硬弓可以保持連貫性,在發射的速度上要快上很多。《射雕英雄傳》中,少年郭靖就曾經見到博爾忽與哲別的一場對射好戲。博爾忽平時攜4個箭袋,擅長連珠箭這種火力壓制。哲別的射速一般,精准度奇高,這也是他取勝的關鍵。

事實上,蒙古軍中像博爾忽這種高速連發射手不乏其人。如果黑騎與蒙古鐵騎面對面沖鋒中,如果誰的射箭稍有停頓就會遭到反擊。黑騎就算再強大,最弱的一環就在那一輪齊射上。

《慶餘年》裏的黑騎是幾品高手?
 

基於蒙古馬的弱點,成吉思汗在騎兵沖鋒前,大約20-30公裏處集體下馬喂食,牽馬前進,節省馬力。到了3箭之地以後,上馬開始慢跑,等馬匹加速,此時可以保持陣型。等到2箭或者1箭半距離時,全力沖鋒,距離一箭之地時,開始放箭,以免後面的士兵射中前面的自己人。馬匹的速度加大了弓箭的射程和殺傷力。一般情況下,騎兵發射的箭支在3-4根左右,如果是博爾忽那種高速射手則另當別論。

通常情況下,遭受猛烈迅疾箭雨覆蓋打擊的敵方部隊都會陣型大亂。前排的士兵倒下之後,會對後面士兵補充上位造成障礙。黑騎的一輪齊射之後就開始換馬刀,面對蒙古騎兵那連綿不絕的箭雨,此刻基本都是活靶子。

等到騎兵殺到眼前,就成了騎兵對沖的局面。被射倒的馬匹則會對後面正在沖鋒的士兵形成極大的影響。等蒙古騎兵沖到面前,就會使用蒙古彎刀進行劈砍。騎兵僅僅依靠馬匹沖刺的速度就能很輕易地將敵人連人帶盔甲一起削掉。

如果敵人數量較多,經過正面的射殺和沖擊後,還有數量上的優勢就很容易形成混戰。黑騎的做法是,用超高難度的動作,調頭再沖。如果真的是電視劇中那種全身覆甲的重裝騎兵,做到這種超高難度的戰術動作可能性幾乎為零。這種外掛級描寫說起來得很容易,實際操作難度太高,戰馬的控制力度和地形的依賴程度太高,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原地肉搏的混戰局面。

而成吉思汗則創造出兩翼包抄戰術,敵軍兩翼人數要低於中路,騎兵在其側翼開闊地持續放箭(俗稱放風箏),將敵人吸引到兩側減輕壓力。只要陣型出現缺口,中路騎兵就會發起沖鋒,在陣型上撕開口子,從敵人的中間直沖過到陣尾,然後再進行下一輪沖鋒,這些戰術的創新、組合、使用讓蒙古騎兵在中早期所向披靡。

白羽點評:小說畢竟不是曆史事實,雖然對黑騎的戰鬥力進行了漫畫式的誇張描寫,其致命弱點也是顯而易見的。至於所謂的九品高手,在集團沖鋒時的作用還沒有一匹馬的沖刺力,一張弓的殺傷力大。老白曾經在前文《慶餘年:黑騎與紅甲騎士,都不如范建的部隊厲害嗎?》中重點分析過黑騎、秦家騎兵、禁軍和虎衛的區別,此處不再贅述。此外,黑騎的武器也和泛善可陳的作戰特點也是致命傷,下一篇將著重對黑騎的作戰特點和蒙古騎兵裝備特點和戰術進行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yule/1219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