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羿射的不是太陽,他到底射了個啥?

後羿射日的神話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它原本出自《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後來後羿射落九日,成為救民眾於水火的英雄。其實這則神話故事也與天文有關,我們現在就來尋找依據。

在眾多的星宿中,只有極其明亮的超新星,能在白天與太陽爭輝。例如《宋會要》關於公元1054年出現超新星的記載說:“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東方,守天關,晝見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三日。” 可見在白天,它看上去還象金星那么光耀奪目。超新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光度增加幾千萬倍甚至幾億倍,不過為時不長,不久就會漸漸變暗,好似在天空“消失”一般。

我國關於最早出現新星的記載,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時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七日己巳**新大星並火” ,說明這顆新星在大火附近。後羿射日,很可能是從公元前14世紀左右出現過一顆極其明亮的超新星而萌發出來的神話。那時,一顆白晝可見的超新星出現於一個大旱之年,莊稼顆粒無收,草都幹枯在地上,人們以樹皮為食,致使樹木也枯死了。深重的災難,使人們痛恨這顆白晝可見的亮星。災年過後,超新星“消失”,人們不得其解,於是產生了後羿射日的神話。

《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逮之於禺穀。”古代那位跑的最快的巨人誇父與太陽競走,在太陽將要落到禺穀的半天內,他跑到了看不到太陽影子的地方,不幸自己也因幹渴而死。愚以為:這則神話反映了史前人們對日影的了解,說明測量日影在中國淵源流長。

我國古代將垂直於地面的立竿叫“表”,量日影長的尺子叫“圭”。圭表誕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但是周代肯定已經有了使用圭表的規范。《周禮》上就有記載:“日至之景,尺有五寸。” 這說明八尺表已經用於陽城觀測了,夏至正午的影長為一尺五寸。

這裏說的陽城應該是今天的河南登封(關於陽城也有一爭,源於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首領陳勝是陽城人而來。後人中還有安徽固鎮說等。因與本文無關,故不爭議。)相傳是周代天文台所在地。誇父追日影,說明遠在傳說時期,我國人民已經認識到日影長是隨地理緯度而變化的。我們以夏至那天為例:正午時越往南走日影愈短,到了北回歸線,太陽正好位於頭頂,好象就沒有影子了。 如此,可以想象,巨人誇父半天之內要從黃河流域走到北回歸線,他每小時就要奔跑150多公裏路,在神話故事中,給他一個幹渴而死的結局還是說得過去的。

· 完 ·

卓文君、柳如是、倉央嘉措、高漸離。。。古人的名字實在是太美了!是不是很羨慕呢?

不怕!今天就告訴你,如果回到古代,你應該叫什么名字。馬上讓你一秒穿越,變成謙謙君子溫婉淑女。以後朋友之間就用古名稱呼吧!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139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