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是什么地方?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個朝代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

元代分別設: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漢文國子學,分別教授不同的文化知識。

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改學為監,所以叫國子監。

國子監設祭酒、司業、博士、助教、學正等學官。府一級教官有教授、州學有學正,縣學有教諭。

進入國子監的學生叫監生,分官生和民生兩種。

國子監是什么地方?
 

官生,是指品官子弟、土司(少數民族的頭領)子弟和外國留學生。

民生,是各府州縣推舉出來的民間人才。

其中,每年由府、州、縣學按規定名額保送入監的人稱貢監,會試下年少聰慧的舉人被選送入學者稱舉監。

監生最多的時候達到萬人。他們要學習《大誥》、《大明律》、“四書五經”和《說苑》等。

洪武年間的監生結業後,可以直接做官。監生有時候還會出使,如:巡行府縣、稽查百司案牘、督修水利、丈量田產等。

國子監是什么地方?
 

科舉考試出現後,國子監教育逐漸衰落。

清代因明舊制,順治帝修葺北京國子監。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末改革學制,設置學部,國子監被裁掉。

國子監的教育管理職能並入學部,國子監的曆史使命就結束了。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2236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