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著名的無解陽謀有哪些?

在曆史上,有一些無解的陽謀備受人們關注,其中一些最著名的例子包括齊國孫臏的圍魏救趙、秦國范睢的遠交近攻以及漢朝主父偃的推恩令。

大家知道這些陽謀是怎么形成的嗎?一起來探討下吧。

1) 齊國孫臏的圍魏救趙

孫臏是戰國時期齊國的一位軍事家和謀略家。當時,魏國攻打趙國,趙國求救於齊國,而齊國也正想借此機會削弱魏國。孫臏提出了“圍魏救趙”的計劃,他認為應該圍攻魏國的都城,迫使魏國撤軍救援都城,然後半道埋伏攻打魏國的回援大軍。

圖片
公元前353年,正當龐涓率領的魏軍即將攻破趙國都城邯鄲之際,齊軍主帥率軍直奔魏國國都大梁——實施“圍魏救趙”策略。都城被圍,魏王不得不緊急下詔龐涓回援國都,龐涓也不得不遵守王令、停止攻趙、率軍返回。誰知孫臏攻大梁只是虛晃一槍,真正目的是集結齊軍埋伏在桂陵,以逸待勞迎擊龐涓,大敗魏軍。

陽謀的威力就在於,聰明的龐涓哪怕知道齊軍短時間攻不下魏國都城大梁,哪怕知道率軍回救國都可能半道遭遇埋伏,哪怕知道大軍遠途奔襲回國迎敵是疲勞之師,他也沒有辦法選擇,因為魏王的命令他不能不聽,國都大梁也有被攻陷的可能。

2)秦國范睢的遠交近攻

范睢是戰國時期秦國的一位丞相,他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這個策略的核心是,秦國應該和遠方的敵人建立友好關系,同時攻打鄰近的敵人。范睢認為,這樣可以使秦國的敵人分散注意力,從而削弱他們的力量。

經此計策,秦國在秦昭襄王時期的實力更上一層樓,輕松碾壓六國中的任意一國,為十多年後秦王嬴政掃滅六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強有力的根基。

圖片
明知是陰謀,六國卻沒有啥好辦法應對此計策,所以為陽謀。一方面各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離秦國的遠近不同,另一方面秦國的實力是不可小覷的,自長平之戰後,六國中沒有對手。所以該陽謀也才得以順利實施。

3)漢朝主父偃的推恩令

主父偃是漢朝漢武帝時期的一位重臣,他提出了“推恩令”的政策。這個政策的核心是,面對地方諸侯王的割據勢力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朝廷應該實行“分而治之、移花接木”的推恩法令,以前的各諸侯國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按照漢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後來根據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

“分而治之”把諸侯一拆十,十拆百,分崩瓦解漢帝國下各諸侯國的實力。在權力的分解過程中,伴隨權力的角逐和紛爭,最終讓諸侯國成為一盤散沙,無力與中央朝廷相抗衡。

圖片
“移花接木”則把皇權和諸侯的矛盾,轉移成諸侯和諸侯的子孫矛盾,轉化成諸侯子孫之間的矛盾。最後把國家的大矛盾轉化為家庭的小矛盾,大矛盾逐漸沒有了,小矛盾不斷,加強了漢帝國的中央集權和穩定統一。

此陽謀之所以為陽謀,是因為各諸侯國明知道這樣做會損害他們的權力,但也沒辦法,如果他們不同意,次子和三子首先站起來不同意。推恩令,推的恩是對各諸侯除長子之外的兒子的,按慣例,他們原本就不能從父親身上分到多少東西,有和長子分部分土地的機會,誰還不願站出來。

總的來說,這些無解的陽謀教會了我們一些重要的曆史教訓。

它們告訴我們,謀略和計劃的成功不僅取決於它們的巧妙程度,還取決於許多其他因素,如政治環境、社會文化和人類行為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308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