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的3個兒子是如何相互拆台,最終一敗塗地的?

所謂太陽底下從來沒有什么是新鮮的。每個具體的人的壽命雖然不過百年,但是有種東西叫做曆史或者說是曆史記錄。因此如果一個大國的曆史足夠長而且中間沒有中斷,也就是沒有被人為的破壞或者磨滅真實的曆史記錄,那么就可以從中學到非常多的經驗和教訓,這就是叫做“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但是全球數千年的文明史,真正完全沒有中斷過的其實是鳳毛麟角,因此很多所謂的當代強國甚至是超級大國,其實都沒有足夠長的曆史認知作為參考。也就是他們現在的所作所為,特別是很多對未來發展道路上的錯誤選擇,其實在曆史上早就有足夠的反例。而如果當代人不能接受足夠的教訓,那么只能面對重蹈覆轍的悲劇。有句話叫做:老不看三國,其實如果能夠熟知三國演義,那么對當今的全球大事,已經足夠可以預測個大概。三國本身是魏蜀吳三家爭奪天下,

袁紹的3個兒子是如何相互拆台,最終一敗塗地的?
 

而在長達半個世紀期間暫時形成了一種三足鼎立式的、暫時的力量平衡,因此有三國這個曆史階段。但是在三國演義中,等真正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時,已經算是這段精彩曆史演繹的“垃圾時間”。因為一部完整的三國演義,大部分篇幅都是屬於“三國前傳”。等三國真正出現,曹操劉備孫堅等一流主角,都已經撒手人寰。所謂曹操都掛了,那么後面的三國其實已經沒有多大的趣味。可見說是三國演義,其實最主要的是說三國是怎么來的。既然是三國前傳,那么必然有一個重要的人物或者說是強大勢力就不得不提,這就是袁紹。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袁紹不倒,那么根本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國鼎立局面。而漢末三國前傳中的群雄逐鹿局面的開始,也和袁紹有直接的關系。這就是如果不是袁紹奉勸大將軍何進引入董卓等亂兵進長安,那么東漢王朝也不那么快的徹底崩盤。

袁紹這么做,到底是政Z短視還是另有所圖,倒是很難判斷。不過袁紹也由此由一名朝廷高官,搖身一變成為關東的最大軍閥。同時領有北方最繁榮富庶的4個州。要知道,直到漢末,真正大規模開發的只有關中和華北平原,最多到淮河一線。江南一帶遠遠沒有後來的人口稠密和經濟繁榮;至於湖廣、嶺南和四川,更是人跡罕至的半蠻荒地帶。漢末由於連續的戰亂和YQ,不算北方蠻族,全部人口估計只剩下1200萬人。江南和湖廣,也就是後來的吳國范圍內,最多不過200萬人;而蜀國所在的四川盆地,一共才90萬人。因此人口主力仍然在北方,大約還有八九百萬人。袁紹控制下的冀州、青州、並州和幽州,估計至少有400到500萬人。在整體地多人少的時代,人多就意味著最終的實力更強。因此袁紹集團在鼎盛時期,不算袁術等兄弟勢力,那么袁紹集團自身就占有全天下實力的至少40%到一半。

袁紹的3個兒子是如何相互拆台,最終一敗塗地的?
 

而曹操掌握的范圍,治下不過100萬人,與袁紹的實力對比,基本是1比4甚至是1比5的弱勢狀態。而其他的劉表、孫權、馬超、劉璋、張魯、劉備等殘餘軍閥,沒有任何一個手下掌握的人力資源超過百萬人。因此袁紹和曹操的官渡之戰,所有人都只敢看而不敢直接參與。結果卻大跌眼鏡,袁紹集團居然敗了。但是袁紹集團在官渡之戰中戰敗,並不等於袁紹集團立即灰飛煙滅。畢竟當時袁紹掌握天下實力的至少百分之40;官渡之戰後袁紹和曹操此消彼長,也不過最多變成了雙方各自占有全天下3比3的對等實力。那么到後來袁紹集團為何快速灰飛煙滅了?這就在於,官渡之戰讓袁紹的心理嚴重受挫,僅僅2年後就被活活鬱悶死了。袁紹死了不要緊,關鍵是袁紹沒有事先把自家的基本盤合理地分配給三個兒子,也就是大兒子袁譚,還有另外兩個兒子袁熙和袁尚。

袁紹的3個兒子是如何相互拆台,最終一敗塗地的?
 

袁紹臨終,讓老三袁尚獲得了最大的一塊袁家的家底。結果作為老大的袁譚,不但不能和兩個兄弟合作共禦外辱,反倒因為沒有獲得主要繼承權而記恨,一直盤算如何壯大自己的力量。盡管官渡之戰後獲得了勝利,但是一時間曹操的勢力仍然很難撼動河北,畢竟袁家實力仍然雄厚。謀士郭嘉給曹操出了一條妙計,也就是不用著急進攻,而是讓袁家3兄弟先自己內鬥個痛快。於是曹操同意和袁譚聯姻,兩家成了親家,等於讓袁譚加入了“曹約”。這樣袁家三兄弟徹底決裂!相互攻擊相互削弱。時機成熟後,被曹操個個擊破。袁紹家族經營數百年的基業瞬間蕩然無存。而到了近代,有個羅曼諾夫家族,在四五百年的時間內,從一個河邊的木頭寨子,一直擴張出全球最大的陸地領土,也可謂家大業大。不過卻在1991年自我崩潰、兄弟分家。分家後也有人一定要加入某約。最終導致前親兄弟之間大打出手!而某約只需拱火看戲,兵不血刃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這豈不就是現代版的袁家3兄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396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