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當地時間11月4日,連載多時的日本動漫《進擊的巨人》終於播放了最終話。粗粗補完之後,突然很想寫一個相關解析系列。正好在現實世界當中,這一輪以哈沖突正在鬧著,而《進擊的巨人》這部動漫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被認為是暗喻乃至明確映射了猶太人的曆史,把這兩段故事放在一起講講,似乎正合其時,能比較有趣的把猶太人的曆史也科普一下,我試一下吧,看看這個系列能寫多深。
1
要說《進擊的巨人》這個作品,也算是我的青春回憶了,我大學時先接觸了它的動漫,後來又廢寢忘食的補了它的漫畫版,為了躲在宿舍裏追漫畫,甚至逃過不少必修課。現在想來,《進擊的巨人》之所以這么吸引我,或者說吸引我們那一代年輕人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它緊張刺激的情節、更不是血腥的限制級畫面,而是作者諫山創成功塑造了一個層層深入的多重曆史觀,勾著讀者向探險者像深入一個天坑一樣,一層層追索下去,看到更加壯麗、可怖而又令人深思的曆史真相。故事的最開篇,作者為讀者構建了一個其實很俗套的“末日世界觀”——故事中的現存曆史告訴主角們,人類文明原本吃著火鍋唱著歌,發展的好好的,突然有一天,不知哪裏冒出來了一群巨人,他們也不為別的,見人就吃,且力量恐怖,人類根本無法阻擋。於是人類在巨人面前節節敗退,一直敗退到一個小島上,並建立起了三層隔離牆——瑪利亞之牆、羅塞之牆、希娜之牆,把自己與已經淪陷的外部世界隔離了起來。
此後的人類就在狹小的牆內過上了自給自足、畫地為牢的生活。並戰戰兢兢的懼怕巨人們打上門來的進攻。這個世界觀本身似乎已經很完整了,但是就如同漫畫的前半段講述的是人類自以為“完美”的防禦體系被巨人所攻陷一樣,隨著故事的進展,這個敘事也一點點呈現出了各種破綻。首先是(動畫一筆帶過,但漫畫展現過的)故事開頭,主角艾倫的好友阿明的爺爺藏有一本“禁書”,這本禁書似乎是一個牆內的人類在牆外遊曆時寫下的遊記,文中語焉不詳的記述了牆外世界有“火焰的水”(岩漿)“冰的大地”(冰川)“沙的雪地”(沙漠)等等牆內這個狹小世界並不存在的景觀,這些新奇的描述激發了主角艾倫“世界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的好奇心,為他日後立志加入外出探險(作死)的“調查兵團”埋下了伏筆。
這個線索其實就很奇怪,牆外的世界不是已經被可怕的巨人控制了嗎?怎么還會有人能去牆外那么遠的地方遊曆呢?牆內的王國,又為什么要把這種遊記列為“禁書”,莫不是隱瞞著什么秘密?其後故事開始陡然加速,有一天,消停了百餘年的巨人突然在一些新型巨人的帶領下對牆內人發動了新的進攻,讓人類“終於回想起被巨人支配的恐懼”。人類重新陷入節節敗退,甚至即將滅種的危機當中。而在隨著主角一行人的成長,更多的真相開始逐步揭開:首先是他們發現巨人和人類居然是可以互化的,主角艾倫可以化身巨人,而巨人當中居然也有人變成人類,作為“內鬼”打入牆內。而這些內鬼被揪出之後,非但不對他們屠殺人類行為感到羞恥,反而似乎對牆內人類抱有異乎尋常蔑視與仇恨——有一個內鬼在敗露之後,直接將牆內人類稱為“惡魔的後裔”,詛咒他們“全都有罪,全都該死”。這讓主角和讀者越來越產生懷疑——難道我們之前知道的曆史是錯誤的?難道人類與巨人之間,並不是那么正邪分明的戰鬥?而後故事出現了更多的破綻——比如一個偶然的契機,人們居然發現那些保護他們的高的異乎尋常的隔離牆,居然都是由巨人高大的屍體堆砌而成的,而牆內政府似乎對這一點早已心知肚明……最終,隨著故事的層層推進,曆史的真相終於展露了:原來人類文明其實並沒有消亡,大部人類在牆外活的好好地,反倒是牆內受巨人威脅的人類,其實才是真正的巨人族。真實的故事,其實這樣的:距漫畫發生一千多年以前,故事的主人公種族——埃爾迪亞民族的始祖尤彌爾與惡魔簽訂了契約,獲得了可以變身為巨人的“惡魔之力”,尤彌爾死後,她的屍體被她的三個女兒瑪利亞、羅塞、希娜所分食,三個人及其後代因此也可以變身巨人。
在冷兵器時代,這種能化身巨人的力量當然就成為了通殺世界的大殺器。於是埃爾迪亞民族迅速利用巨人之力控制了整個世界,統治全人類長達一千多年。但由於巨人之力所帶來的其實是一種強權統治,埃爾迪亞民族也與被統治的其他民族之間結下了血海深仇。後者發誓要推翻前者的暴政。終於在距今一百多年前,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埃爾迪亞族統治者自身的內亂,這個長達千餘年的巨人王朝被推翻了。埃爾迪亞王朝的145代國王帶領大部分幸存族人來到一座小島上,用化身巨人的族人屍體建立起三座圍牆,並為了求存訂立了“不戰契約”——他們為了讓牆內的族人徹底忘掉自己可以化身巨人的能力,消消停停的過日子,不惜篡改曆史,編造了牆外世界已經被巨人所攻陷的世界觀,讓族人生活在對外部世界的恐懼當中。但牆外的世界並沒有因此忘記對埃爾迪亞族的仇恨,大部分國家因為曆史和埃爾迪亞族的能力,都將這個民族視為“不受歡迎的人群”加以驅逐。只有馬萊帝國願意收容埃爾迪亞族,但他們並非出於好心,而是為了利用他們的巨人之力,為其稱霸世界提供助力。為此,他們將埃爾迪亞族人單獨關在特定的集中營內,還要他們專門佩戴一種七芒星的袖標,並不可以從事任何正當行業。
生活在那裏的埃爾迪亞人從小就不得不接受戰鬥訓練,並接受來自帝國教育的洗腦,這套教育告訴他們,埃爾迪亞族因為與大地惡魔簽訂契約,生來就是有罪的,為了“贖罪”、獲得正常人類的諒解並融入之,就必須替帝國賣命戰鬥,甚至不惜消滅自己躲居島上的族人。最終,帝國在完全控制了這批“歸化”的埃爾迪亞人後,對牆內的埃爾迪亞族發動了進攻。理由除了領土擴張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覺得能化身巨人而又不受控的埃爾迪亞人,眼下雖然簽訂了不戰宣言,可萬一以後走出隔離牆重新入侵人類世界怎么辦?被其他國家所馴化、控制了又怎么辦?於是血腥的故事才由此展開……
2
這就是《進擊的巨人》最終呈現的真正世界觀。其實你應該也已經感覺到了,這個故事確實明顯借鑒了現實中猶太民族的曆史要素。首先是埃爾迪亞人先祖尤彌爾與大地惡魔簽訂契約的方式——惡魔讓尤彌爾吃下了一個蘋果。這明顯就是在借鑒猶太人所信奉的《舊約》當中人類鼻祖夏娃受魔鬼引誘吃下智慧之果的故事。
其次,在《進巨》當中,尤彌爾的子孫因為吞吃了惡魔的蘋果而獲得了“巨人之力”稱霸了整個世界。而在現實當中,《聖經》中記載夏娃吃掉的是“智慧之果”,猶太人在全球的影響力也是通過知識和精明一點點積攢起來的,由於需要閱讀《聖經》《塔木德》等經書,猶太人的識字率一直非常高,其家庭也非常重視教育。這使得猶太人在歐洲文藝複興後的曆史上,比歐洲本土民族更先一步掌握科技和商貿的巨力。據統計,迄今為止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有20%的化學獎,25%的物理學獎,30%的醫學獎,40%的經濟學獎都是猶太人獲得的。說自認祖先吞吃了智慧果而獲得原罪的猶太民族確實仍是知識上的巨人族,似也不為過。
而如果上述故事還算盡人皆知的話,後面的情節設計,則足以證明作者諫山創在刻意隱射——比如漫畫中說,當全世界都歧視、排斥埃爾迪亞族人時,唯獨馬萊帝國為了利用該族人的“巨人之力”有限度的接納埃族人,而這也造成了馬萊對埃族人酷似二戰中德國人對猶太人種族隔離政策。這個情節也是有曆史原型的,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為什么在二戰中,歐洲中德國的仇猶情緒特別強烈?當時德國的猶太人也確實比其他國家更多?其實這有一段少有人知的“史前史”——1618年至1648年,歐洲曾經以德國(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為中心,爆發了一場幾乎全歐下場參戰,空前慘烈的“三十年戰爭”,這場戰爭造成了三分之一的德意志人口死亡,整個帝國的經濟完全崩潰。為了挽救已經崩潰的經濟、快速重新充實人口,戰後的德意志諸邦紛紛選擇了當時其他歐洲國家所不具有的對猶太人寬松政策。有一些國家,比如戰後開始走向崛起之路的普魯士,甚至頒發了“猶太人特許證”,許諾猶太人可在其境內財產不受侵犯的經商、生活。
這種寬松政策在當時看來非常合理,因為猶太人有錢、會做生意,最關鍵的是,還不會參合基督徒之間那些勞什子的宗教爭論。所以大量湧入的猶太人為德意志諸邦在戰後恢複國力、成為歐洲首強奠定了基礎,也是如普魯士這樣“有國家的兵營”在窮兵黷武之餘經濟發展依然不錯的原因所在。但這也留下了一個心結——本土德意志人始終流傳著一個說法,認為猶太人當年是“趁虛而入”的,德國人不是一時要借猶太人之力發展國力而已,就像漫畫中的馬萊帝國要利用埃族人的巨人之力稱霸世界。那么這個邏輯順著講下去,德國人自然要防范猶太人“反客為主”,真的控制了自己的國家,甚至遲早要把當初請來的猶太人“請走”——這種曆史背景,就為二戰前納粹罪惡的反猶太宣傳奠定了基礎。而漫畫中馬萊帝國對埃族人處理方式也和二戰中的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是類似的——不說關進特定居住區、帶N芒星袖標這些一望便知的,說兩個不那么眾所周知的吧。首先是《進巨》中,埃族人最先被驅趕到了一座與世隔絕、不大不小的島上,其實這很可能就影射了現實中納粹德國對猶太人一個胎死腹中的處置方式——馬達加斯加方案。該計劃在1933年納粹在德國掌權後不久就提出了,當時納粹對德國境內的猶太人的“處理”思路還沒有惡劣到徹底種族滅絕的地步。而是覺得你們猶太人不是想獨立建國嗎?正好我們想端茶送客,就挑一個窮的鳥不拉屎的殖民地安置你們好了。於是他們就挑上了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加島,准備每年遷移一百萬人, 分幾年把其控制區內的猶太人全部趕過去。至於去了以後的猶太人如何生存,這就不是納粹德國考慮的問題了——他們巴望著猶太人自生自滅。計劃很完美,可當時馬達加斯加還是法國的殖民地,不過這很快就不是問題了——二戰中法國跪的特別快,投降後的維希法國政府當然不敢忤逆德國人的意思。所以在二戰初期,馬達加斯加計劃一度成為納粹處理猶太人的“首選方案”。那么為什么,“馬達加斯加計劃”最終會被慘無人道的“最終解決方案”所取代呢?這背後的邏輯跟《進巨》中的馬萊帝國最終要“總解決”島上的埃族人幾乎如出一轍,二戰後期納粹德國一方面失去了制海權,想移民也有心無力。另一方面也反過味來了——他們現在這么排擠、迫害猶太人,把他們趕到一個島上,猶太人自生自滅了還好說,可萬一要是憑著他們的“巨人之力”(知識和經商的力量)重新崛起為強大國家,打回來了怎么辦?所以希特勒、希姆萊這幫家夥最後權衡再三,決定還是“總解決”——全部種族滅絕掉為好。這就是“最終解決方案”出台的原因。
所以你看,《進巨》中的埃族人遭遇“力量詛咒”的故事,真的就是現實中的猶太人現實悖論的一個隱喻。
3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擁有力量是一種祝福,但很多時候更是一種讓你與鄰人無法和解的詛咒。其實從古至今,從沙俄時代炮制的《長老議定書》到如今中文互聯網上盛傳的《河豚計劃》,有關猶太人的種種陰謀論其實都漏洞百出到不值一駁。但猶太人走到世界各處,總甩不脫被仇視的原因是真實存在的——如《進巨》中的埃族人因擁有所詛咒的“巨人之力”而總不免被猜忌、被仇視、被排斥一樣。現實中的猶太人也擁有一種讓很多其他民族生畏的“巨人之力”,他們全球分布、重視教育、精英分子眾多、且內部相對團結、抱團。這就讓他們相對於周邊民族,呈現一種“巨人”樣態。且其周邊的民族越弱小、越虛弱,對這個“巨人族”的懼怕和猜忌就會越強烈。
你看,二戰之前德國之所以能掀起那么強大的仇猶、反猶風潮,說到底其實無非是因為德國一戰中戰敗了,曾經強大的德國脊梁骨被打斷了,德國人不像第二帝國時代那樣自信了,所以防范乃至仇視身邊猶太鄰居的思潮就起來了。
與真正處於鼎盛的德二相比,貌似強大的“第三帝國”其實外強中幹。而二戰之後,阿拉伯世界對以色列這個國家仇視,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這種心態下催生的:以色列是在1948年根據聯合國的181號決議建國的,當時決定不遵守這個決議,下決心要用武力打到底的反而是阿拉伯國家聯盟。可是阿拉伯聯盟主動的掀起的第一次中東戰爭最終打出來的結果,反而是新生的以色列證明了自己“小巨人”超強軍事勢力,並且暴露了各阿拉伯國家的虛弱。但這就形成了一種猜疑鏈——對方是巨人,你是凡人,以色列如果願意,可以把周邊隨便哪個阿拉伯國家打的滿地找牙。這反倒加劇了周邊阿拉伯國家必須扼殺以色列緊迫感,因為晚了可能就真的沒機會了。當年的阿以問題,說到底其實是一個阿拉伯國家如何走向現代化的問題。而時至當代,我們又會發現,這種“巨人”與“凡人”的懸殊差距形成的不信任,又換算到了國家治理當中。如今中東有一個現象,那就是那些國家治理越成功的國家(如最早的中東老大哥埃及、後來的約旦、以及之前跟以色列關系急速走近的沙特,甚至包括巴勒斯坦相對溫和的法塔赫),反而更願意與以色列緩和關系。因為這些政權自身有一定實力,且內部較為穩固了。反而是那些內部不穩定、民生凋敝的國家或政權,如伊朗、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還在撐著反以這杆大旗(當然敢不敢真下場,是另一碼事)。這背後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力量懸殊產生的不信任。漫畫中的巨人和凡人,現實中的富人與窮人之間,如果緊挨著一道隔離牆,雙方是既無法溝通也無法和解的,因為力量的懸殊,讓仇恨與猜忌的猜疑鏈永遠無法被打破。
所以巴以問題的最終解決之道,只能寄希望於加沙乃至整個中東,在去除了中世紀原教旨主義思維後逐步發展經濟,走向繁榮、世俗與現代。只有當雙方彌平了力量上的差距,和平才能真正降臨。否則弱者永遠疑懼強者的欺壓,而強者永遠害怕弱者的偷襲。其實再想深一層,你也可以感覺到,對於猶太這種民族的態度,很像試紙一樣,往往越強大、自信的民族、國家和階層越能公正地、不摻雜的陰謀論的去平視他們,相反當一個民族、國家或階層處於虛弱而又不自信的狀態時,種種稀奇古怪的陰謀論、焦慮乃至仇恨,就會不知從哪裏冒出來。《進巨》看到最後,你會發現主角開篇的那個理想“把他們全部驅除出去,一個不留!”其實最終也沒有實現,因為主角的族人自己其實就是巨人——亦或者說,我們每個族群、每個階層,在或多或少的他者眼中,其實都是巨人。如果你認同將其他民族“全部驅逐”、“徹底抹掉”、“一個不留”,那么你也就否定了自身生存的合法性。想要自己活,必須也讓他人活。而你能否與巨人共處、敢與巨人共處?這取決於你自己是否也是巨人。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