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醫學檢查指標

肌酸激酶

概述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於骨骼肌、心肌、腦組織和平滑肌中,以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其次是腦組織和平滑肌。

血清CK測定主要用於骨骼肌和心肌損傷相關疾病的實驗室診斷。

CK是急性心肌梗死標志物之一,用於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此外也常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肌病的診斷。

簡介

CK是一種二聚體,由M和B兩個亞基組成,CK-MM主要存在於各種肌肉組織中,CK-MB主要存在於心肌中。

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調節酶,是應用較廣的心肌損傷標志物,可大致判斷梗死范圍,測定心肌再梗死;判斷再灌注的成功率。

CK濃度和急性心肌梗死面積有一定的關系,血清CK活性變化和持續時間與心肌組織壞死程度成正比。

CK升高一般出現於急性心肌梗死後2~4小時,10~24小時達峰值,3~4日恢複正常。

正常參考范圍

速率法:男性50~310 IU/L,女性40~200 IU/L。(每個醫院的試劑盒不同,正常值范圍略有差異)

指標異常原因

指標偏高

CK存在於肌肉細胞(如心肌、骨骼肌、平滑肌)中,如果肌肉發生炎症或者病變,導致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破壞,使CK透出細胞膜進入到血液中,則會引起CK升高。

腦組織中存在CK,因此腦外傷、腦出血也可以有CK升高的表現。

CK水平受性別、年齡、種族、生理狀態的影響。男性肌肉容量大,CK活性高於女性。新生兒出生時由於骨骼肌損傷和暫時性缺氧,可使CK升高。黑人CK約為白人的1.5倍。運動後可導致CK明顯增高,且運動越劇烈、時間越長,CK升高越明顯。

症狀

CK偏高可見於以下情況,不同情況,表現不同。

如果是心髒疾病引起CK偏高,會出現心前區疼痛、憋悶、出汗、呼吸困難、心慌、頭暈症狀。

如果是骨骼肌損傷引起CK偏高,會出現肌肉酸痛、肌無力等症狀。

疾病因素

心髒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會出現CK明顯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後出現再灌注時可導致CK活性增高。

各種肌肉疾病:如多發性肌炎、橫紋肌溶解症、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重症肌無力、較嚴重的肌肉損傷等可見CK明顯增高。

其他疾病因素:CK升高也可見於腦外傷、腦血管意外、酒精中毒、癲癇發作、全身性驚厥、破傷風、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疾病。

非疾病因素

性別因素:男性肌肉容量大,CK活性高於女性。

藥物因素:一些藥物,如他汀類調節血脂藥可能引起肌肉損傷,使CK升高。

年齡因素:新生兒出生時由於骨骼肌損傷和暫時性缺氧,可使CK升高。

手術因素:轉複心律、心導管術以及冠狀動脈成形術等均可引起CK增高。

其他因素:黑人CK約為白人的1.5倍;運動後可導致CK明顯增高,且運動越劇烈、時間越長,CK升高越明顯。

指標偏低

長期臥床、激素治療、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感染使CK滅活或變性分解等均可導致CK活性降低,出現CK降低。

疾病因素

惡病質、神經性萎縮、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可出現CK降低。

與其他指標的聯合意義

肌酸激酶:醫學檢查指標
注:上表中LD指乳酸脫氫酶;FABP指脂肪酸結合蛋白。當肌酸激酶(CK)與心肌肌鈣蛋白T(cTnT)、心肌肌鈣蛋白I(cTnI)同時升高時,可見於急性心肌梗死(AMI),保持cTnT較長時間的高水平狀態。對非Q波性、亞急性心肌梗死或CK-MB無法診斷的患者更有價值。

應對方法

指標偏高

診療建議

如發現CK偏高,應在臨床醫師的指導下確認導致CK偏高的因素,積極進行對因治療,不同疾病的應對方式不同,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用藥或采取相關的治療手段,切不可私自使用藥物或改變醫囑藥量。

組織損傷:當因肌肉損傷引起CK升高時,則需要對損傷的肌肉進行治療,如對於因劇烈運動、按摩、肌肉拉傷、肌肉擠壓傷所致的CK升高,應采取休息或理療的辦法,以利於肌肉損傷逐漸康複。

心髒疾病:如急性心梗,需要對心梗進行治療,做介入治療或溶栓治療,及時開通堵塞的血管,盡量挽救存活心肌。

其他疾病:如癲癇、顱腦外傷、腦出血引起CK升高,需到神經內科、腦外科,接受藥物甚至手術治療。

有些藥物(如他汀類藥物)可導致CK升高,一般停藥,定期複查CK指標即可。

生活管理

飲食管理:如發現CK增高,應首先確認病因,並積極治療。在此過程中應根據病因聽從醫囑調整飲食。在不合並其他疾病史的情況下,飲食應做到規律飲食,少食多餐,限制飲酒,提倡多吃蔬果、水產品、粗糧,少吃油炸、高鹽的食物。

定期複查: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應定期進行血生化CK的檢查,監測疾病治療與恢複情況。

生活習慣調整: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按時就寢,避免勞累和精神緊張,居住環境應保證幹淨衛生,經常通風換氣,並適當進行戶外運動,避免劇烈運動。

指標偏低

診療建議

如發現CK降低,應在臨床醫師的指導下確認導致CK降低的因素,積極進行對因治療,不同疾病的應對方式不同,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用藥或采取相關的治療手段,切不可私自使用藥物或改變醫囑藥量。

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需要相應藥物進行治療,也可選擇放射碘治療,如壓迫症狀明顯,還可進行甲狀腺部分切除手術。

其他疾病:如神經性萎縮等疾病引起CK降低,需要到神經內科治療。

生活管理

飲食管理:應規律飲食,食物種類應豐富,每餐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肉類、蛋類等,可以適量食用牛肉、魚肉、牛奶等。甲亢患者除了注意上述情況外,還要適當額外進食補充熱量的過度損耗,並要避免進食含碘的食物,而使病情加重。

定期複查:在疾病治療過程中,應定期檢查,監測疾病治療與恢複情況。

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按時就寢,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保持樂觀的心態,注意預防感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保持環境與個人衛生。

參考文獻(5篇)

[1]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2]潘祥林,王鴻利.實用診斷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3]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4]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5]尚紅,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jiankang/1844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