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可能成功,諸葛亮為何還要執意北伐?

眾所周知,蜀漢的國力和曹魏差距巨大,它根本不可能擊敗曹魏!然而即便如此,諸葛亮卻執意北伐,這是怎么一回事呢?為何諸葛亮明知不可能成功,還要一次次北伐?

圖片
諸葛亮執意北伐

我們普通人尚且知道,蜀漢和曹魏差距巨大,幾乎不可能擊敗曹魏,諸葛亮這種聰明人怎么可能不知?而且從諸葛亮的臨終一計來看,他是明確知道,蜀漢不可能擊敗曹魏的!

當時諸葛亮自知大限將至,於是他將眾人都召集了起來,准備安排後事。然而在這次軍事會議上,諸葛亮卻忽視了一位軍方大佬,甚至於說,他根本沒有通知這個軍方大佬參會,而這個軍方大佬,便是魏延!

而諸葛亮這么幹的目的,並非是想要打擊魏延,而是不想將蜀漢和曹魏的戰爭擴大化!諸葛亮明白,蜀漢和曹魏國力差距太大,根本不可能擊敗曹魏,所以他每一次北伐,都做了充足的謀算,他並沒有想過和曹魏硬拼,消耗蜀漢。但同諸葛亮不同,魏延的想法,就是徹底擊敗曹魏,為此,他還寧願使用險招,這便是子午穀奇謀!

而後續的故事也證明了諸葛亮的猜想,魏延這個人,一直將北伐看得很重,他一直想要繼續擴大北伐!諸葛亮去世後,魏延甚至不惜起兵進攻楊儀,妄圖搶奪蜀軍大權,繼續北伐,擴大戰果!假如真的讓魏延實施成功,這對於蜀漢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

說白了,諸葛亮的臨終安排,故意將好戰的魏延排除在核心圈外,就是為了避免擴大蜀漢和曹魏之間的戰爭,他知道蜀漢不是曹魏的對手,沒辦法滅亡曹魏!那么問題又來了,既然諸葛亮明知事不可為,又為何何還要一次次北伐呢?

圖片
北伐的真實目的

事實上,諸葛亮之所以執意北伐,背後原因並不簡單!總結下來主要有三點!

一、削弱益州本土勢力

蜀漢這個國家,主要分為三方勢力,益州本土派為一方,益州的東州派(當年跟隨劉璋入蜀的一幫人)為一方,劉備帶來的荊州派為一方。在劉備來到蜀地前,益州本土派和東州派已經鬥爭了很久,互有勝負。劉備到來後,荊州派成為了絕對的優勢力量,東州派地位得以提升,益州本土派則受到壓制。

然而隨著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的失利,荊州派損失慘重,再加上劉備的提前離世,諸葛亮不得不調整對益州本土派的策略。原本蜀漢是壓制益州派的,但己方實力損失嚴重,不能再壓制益州派了,可與此同時,諸葛亮也不能讓益州派做大,於是諸葛亮想出了北伐的策略,將益州派的多餘力量,都用於北伐,這樣就不會威脅到蜀漢的統治了,蜀漢將能夠避免許多內部鬥爭!

圖片
二、聚攏人心

蜀漢這個國家的建立,非常具有理想主義,大家的一致目標,都是匡扶漢室,北伐中原!而隨著關羽和劉備的接連戰敗,蜀漢的人心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大家都在懷疑,他們是否還能匡扶漢室,是否還能問鼎中原?

人心,乃是一個國家最強悍的戰鬥力,一旦人心亂,則國勢衰頹!蜀漢末期之所以敗得那么慘,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人心亂了,大家都找不到目標,不想再為蜀漢效力了!諸葛亮深知人心對於蜀漢的重要性,所以他急需北伐,統一人心,讓大家為同一個目標而奮鬥,這樣的話,只要有“匡扶漢室”這口氣吊著,蜀漢就不會亂,就能夠長久的維持下去!

圖片
三、縮小兩國差距

諸葛亮北伐,還有另一個目的,那便是縮小和魏國之間的國力差距!

很多人不懂,北伐如何能縮短國力差距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蜀漢的國力為1,曹魏的國力為10,蜀漢和曹魏的國力差距為9,如果諸葛亮不北伐騷擾魏國,那么數年之後,蜀漢的國力翻倍,變成了2,而曹魏的國力翻倍,變成了20,這樣的話,兩國之間的國力差距,就變成了18,國力差距急速拉大。而如果諸葛亮持續北伐,那么數年之後,蜀漢的國力仍然是1,曹魏的國力仍然是10,雙方的差距仍然是9,很明顯持續北伐,對蜀漢更加有利!

說白了,諸葛亮之所以一次次北伐,就是因為這樣能有效消耗曹魏,使得兩國的國力差距,不至於快速拉大!這樣蜀漢才能夠多存續幾年!

圖片
結語

明知事不可為,諸葛亮為何還要一次次北伐?背後原因並不簡單!總的來說,諸葛亮不斷北伐,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一、削弱益州派實力,減少內部鬥爭損耗;二、聚攏人心,為蜀漢續命;三、縮小和曹魏之間的國力差距,讓蜀漢多存續幾年!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196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