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創世神話之大禹治水

遠古時候,舜帝命大禹子承父業,繼續治水。禹父鯀盜取天帝的“息壤”下界治理大洪水。這息壤見水就長,生生不息。不管水漲多大,息壤總要高出水面,人們可以在上面躲避洪水。天帝卻下令祝融,把鯀處死在了羽郊。大禹帶領部落民眾,踏著父親的腳印,走上了漫長的治水之路。

圖片
大禹治水,既繼承父親鯀堵塞的辦法,堆築高墩,供人居住;又采取疏導、泄洪的方法,讓土地露出地面;還在低窪地蓄存洪水,以備旱時之用,還可以生養魚類。即采用“高高下下”“鍾水豐物”之策。大禹讓伯益、後稷調濟平時難得的食物,供給治水人食用,不足時親自下水捕捉魚鱉。他親自操著撅泥挖土的“橐耜”,下水疏浚河川,沐雨櫛風,以至腿上的汗毛被摩光,兩腳變形,生了偏枯之病。史書記載大禹治水十多年中,“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一心治水,年過三十才成家。大禹取妻塗山嬌,成親四天就離家治水去了。大禹治水,先從黃河開始,然後是濟水、淮河、長江。三門峽就是大禹用巨斧劈開的。大禹的精神感動天地,許多神靈神獸來幫助大禹治水,黃河水神馮夷就為大禹獻上黃河水情圖,金牛星下凡來用牛角抵開巨石開河。大禹在治理洛河的時候,神龜出現,向大禹展示其背上的圖案,原來是天下水文圖。大禹治水成功後,又按照此圖將天下劃分為九州。至今在洛寧西長水村,還豎立著一座清代的“洛出書處”石碑。

圖片
圖片
在鑿通軒轅山的時候,大禹唯恐誤工,囑咐妻子塗山嬌,在家聽到鼓聲再去送飯。大禹鑿山的時候,幾塊石頭滾下來,誤擊鼓面,咚咚咚,連聲響。塗山嬌聽見鼓聲,以為大禹餓了,急急忙忙忙做好飯送上山去。她到處找不見大禹,卻只見一頭大黑熊在拱石頭。塗山嬌猜出大禹原來是一只大熊,又吃驚、又羞愧,跑到了嵩山腳下,變成了一塊大石頭。等到大禹真餓了的時候,任怎么敲鼓都不見塗山嬌來送飯。大禹順路找回來,見一大石頭旁有個飯籃子,猜出是妻子塗山嬌變的。可是塗山嬌還懷有身孕呢,大禹就對著巨石喊道:“還我兒子!”巨石轟然一聲裂開了,從裏面蹦出來一個小娃娃。大禹抱起兒子,給他起名“啟”,以紀念他的母親。這塊啟母石,至今仍矗立在嵩山腳下。到了漢代,朝廷在附近建了一座啟母闕,以紀念大禹。

圖片
說明: 河南黃河沿岸最豐富的創世神話就是大禹治水神話。據河南大學中原神話調查組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調查成果,有以三門峽和嵩山為中心的兩個大禹神話密集區。單在《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神話·河南卷(一)》中,就收錄大禹神話168篇。該書由程建軍先生主編,中國文聯出版社2022年出版。顧豐年女士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編纂了一本《三門峽民間故事》,於1981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了多篇大禹開辟黃河三門峽等風物傳說。郭水林主編的《走近大聖》, 2005年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常松木主編的《登封大禹神話傳說》,由河南文藝出版社2014年出版。在黃河沿岸,大禹聖跡星羅棋布。古文獻中,有關大禹和大禹治水的記載也十分豐富。筆者在撰寫《大禹九德》文章時,就搜羅到58條不同內容的史籍記載。大禹創世神話敘事背景,橫跨原始社會末期向奴隸制社會早期過渡的時代,距今約4000年(畢旭玲)。(喬台山輯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289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