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焚書坑儒"的真相,才能認識到真正的秦始皇

秦始皇的名字,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提起他,很多人的第一反應,確是暴君之類的詞,千古一帝的他在民眾心中形象普遍不高。而他的一些劣跡中,最著名的就是:焚書坑儒,只是,焚書坑儒究竟是帝王的惡性,還是後人的汙蔑呢,其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揭開"焚書坑儒"的真相,才能認識到真正的秦始皇
 

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一詞出處《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而焚書坑儒,又被稱其"焚詩書,坑術士",是在西漢之後,才開始改稱為"焚書坑儒"的。具體就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毀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而這件事,之隨意被後世注解為是"坑儒",其論據之一就是: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公子扶蘇的話:"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另外,還有西漢時期孔安國在給《尚書》作序的時候,也曾說:"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並且,西漢劉向在《〈戰國策〉序》中也有:"任刑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道。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

焚書坑儒具體始末

但是,焚書坑儒作為秦始皇最臭名昭著的事情,事情的具體始末,和大家了解的大概有一些出入。

首先是焚書,秦始皇當時的政令,焚燒的是不屬於當時博士館珍藏的名家典籍,並非燒了全天下的所有書。並且,還特意注意保留了:農牧和醫學類的全部書籍。史書記載有: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而真正導致這些精彩的思想大量流失的原因,是項羽後來的一把大火。

更重要的是,即便秦朝下令焚燒儒家書籍,但是有並未全部銷毀。這些,從後世的史學家的觀點中都可以得到證實,比如,司馬遷、班固的作品中多有摘錄原史(采用第一人稱)的跡象。再加上,後來蕭何進秦宮,搶救了一批史書,因為當時的書籍書竹簡,短時間內是不可能複制的,即便是私藏也很難保證不被發現,所以,秦國的焚書不可能是完全銷毀的。

接下來是坑儒,在上文中已經提到,事情的始末是秦始皇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注意史書中的用詞,是犯禁者,並未注明身份是儒生。並且,這個觀點在後世的很多學家那裏也得到了證實,比如,韓愈和司馬光,就認為秦始皇當時屠殺的人是方士。即便是儒生,也和當時的整個求仙問藥的大社會環境脫不開關系。

即便坑殺的是儒生,原因也是:儒生本身尋仙失敗,或者不支持政令、私下搗亂、以古非今想要恢複周禮(分封制)的儒生。秦始皇的身份是帝王,在做這樣的重大決定之前,他不可能完全的僅僅因為一時頭腦發熱,就殺害四百多個人。更何況,四百多個人,在當時的儒生中,所占比例是非常少的,甚至,秦宮中的博士、甚至一些官員都是儒生,後世的賈誼、董仲舒等大儒,也不過是距當時幾十年而已沒如果全部將儒生殺光買這些大儒又是哪裏冒出來的呢?

揭開"焚書坑儒"的真相,才能認識到真正的秦始皇
 

並且,所謂"坑",意思也不是粗暴的把人給活埋了。古代的"坑"字由"防"字演化而來。具體的解釋為:將所殺之人的屍體放在路邊,讓來往之人觀看,以求對眾人的震懾。再加上,若是真的殺了所有儒生,得挖多大的坑才能掩埋住屍骨呢?如果真是活埋,現挖坑根本來不及啊。

揭開"焚書坑儒"的真相,才能認識到真正的秦始皇
 

焚書坑儒的評價變壞

而此事之所以在後世影響如此深遠,甚至在民眾心中如此根深蒂固,是因為後世王朝對前朝潑髒水的慣例形成。就像清朝黑大明一樣,慣例罷了,但是說的人多了就抹不掉了。而此事在後世被誇大,也和當時秦律嚴苛脫不開關系,當時六國剛剛被統一,政局不穩,民心浮動,對於秦律的嚴苛很是不滿,後來秦朝滅亡,自然是要對其進行大肆渲染的。

再加上,漢代以後,掌握話語權的人是廣大儒生,像秦始皇這樣的對其不友好的帝王,他們是不會給予好的筆墨的,先罵為敬才是王道。並且,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統一中國偏偏是新事務,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這些東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而當時六國貴族,也借著儒家的"克己複禮"妄圖恢複周朝的分封制,從而取得失去的權勢。

揭開"焚書坑儒"的真相,才能認識到真正的秦始皇
 

並且,秦始皇當時想要保留的實用書籍,如醫學、農牧一類,後來也消失在了熊熊的大火之中。而後世的儒家,一向重文史,對於此類書籍不甚重視,所以,不僅未曾將秦始皇保留實用類書籍的事情宣揚,也選擇性的忽視了此舉的貢獻和深意。在後世占據了絕對話語權的儒家,才是讓秦始皇被冤兩千年的原因。

這件事情之所以被後來者誇大,更多是因為當時秦國的制度比較嚴苛,六國剛剛歸一、人心浮動,對此不滿的情緒比較大。而後來掌握輿論的都是儒家士子,對於這種對自己極度不友好的帝王,當然是先噴為敬。真正有意思的是,那些被焚燒的《詩》、《書》等還是有不少保留下來的,而秦皇要求保留的那些實用的醫學、農牧的書籍,卻沒有保留下來,不得不說是一種很大的遺憾。當然了,後世的儒家一向視這些東西為小道尓,沒能留下來也是不奇怪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952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