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豌豆生育周期短,適宜冷涼的條件下種植,備受消費者喜愛,但是對於種植戶來說,如何才能種植出高產的豌豆呢?那就一定要掌握豌豆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因為豌豆種植隨著年限延長,發生病蟲害的幾率越來越大,防治不當,很容易造成豌豆減產,那么豌豆常見病蟲害有哪些?該怎么防治?

常見病蟲害及防治

立枯病

①為害部位及症狀:又稱豌豆基腐病,主要發生在幼苗期。種子染病引起爛種,幼苗莖基部或根頸部變為褐色至紅褐色橢圓形或長條形病斑,後病部逐漸凹陷收縮或龜裂,致幼苗生長緩慢,折斷倒伏,並枯死,濕度大時長出淺褐色蛛絲狀黴層。

②藥劑防治:苯醚甲環唑、精甲霜靈

根腐病

①發生特點:由豌豆腐皮鐮孢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根部或根莖部,發病植株下部葉片先黃,並向上發展,致全株發黃枯萎,主側根部分變黑,縱剖病根,維管束變褐色或紅褐色,發病嚴重的其基部縊縮或凹陷變褐,病部皮層腐爛。造成植株矮化,葉小、色淡綠,莢數大減或籽粒秕瘦,產量降低;重則開花後大量枯死,致使全田一片枯黃,至絕收。症狀識別:豌豆根腐病在發病時,病株莖基部、根系呈灰褐色條斑,發病重的莖基部及地表下3~4厘米長的主根、側根全部變為深灰褐色,部分毛根上有灰褐色條斑。豌豆根腐病在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但以開花期染病多。該病菌為土傳真菌,可經土壤、病殘體或種子傳播蔓延,發病適溫為 24~33℃,幹旱年份以及連作地發病重。

②藥劑防治:咯菌清、福美雙

圖片

霜黴病

①發生特點:該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面出現褪色斑,菌叢孢子層生長於葉背或葉面,一般葉背多於葉面,白色至淡紫色。嫩梢受害較多,葉背面的淡紫色黴層最後布滿全葉,致葉片枯黃而死。

②藥劑防治:烯酰嗎啉

圖片

褐斑病

①發生特點:主要危害豌豆葉、莖、莢等,以葉片病斑為常見。葉片病斑近圓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發病與健康部位分界明晰或不明晰,病斑外圍常具有黃色暈圈。莖、莢上病斑褐色至深褐色,稍下陷。後期,各患部斑面呈現小黑粒病征。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種子上越冬,以分孢器內生的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通過雨水濺射而傳播侵染。播種帶菌種子可引起幼苗發病。病菌生長適溫為15~26℃,喜高溫高濕,溫暖(15~26℃)而多雨高濕的天氣或植地環境有利於發病。

②藥劑防治:吡唑醚菌酯、肟菌酯

圖片

白粉病

①發生特點:由豌豆白粉病病菌侵染引起的,主要危害葉片、莖蔓和莢,多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發展,多發生在開花結莢期。該病的發生流行同氣候及品種抗性有很大關系,晝暖夜涼,多雨露、潮濕的環境易於發病,天氣幹旱時,該病仍可嚴重發生。

②藥劑防治:戊唑醇、己唑醇

圖片

蚜蟲

①形態特征:同翅目蚜科昆蟲。有翅孤雌蚜體呈長紡錘形,腹部淡綠色;觸角比體稍長;腹管細長筒狀;尾片長錐形,有短毛8-9根。無翅孤雌蚜體呈紡錘形;全體草綠色,體表光滑,稍有曲紋;觸角細長,約與體同長,其他與有翅型相似。成蟲能活20多天,靠吸食汁液為生。

②發生害特點及規律:一年四季均發生為害,主要危害花梗、嫩莖、嫩莢,導致花梗扭曲、葉片卷縮,影響植株結實率,高溫幹旱條件下繁殖快,以春季為害較重。群集寄主嫩葉背、嫩莖、嫩尖及花球部刺吸汁液,被吸食部位形成褪色斑點,造成葉片卷縮、變形,嚴重時植株萎蔫枯死。蚜蟲是病毒的傳播媒介,常造成豌豆病毒病的發生。

③藥劑防治: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

圖片

豆莢螟蟲

①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0-12毫米,灰褐色或暗黃褐色;前翅狹長,沿前緣有一條白色縱帶,近翅基有一條黃褐色寬橫帶;後翅黃白色,邊緣色澤較深。卵橢圓形,乳白至紅色。老熟幼蟲體長14-18毫米,背面紫紅色,腹面綠色;前胸背板上有“人”字形黑斑,兩側各有1個黑斑,後緣中央有2個小黑斑。蛹外包白色絲繭。

②發生特點及規律:以成蟲和幼蟲危害為主,幼蟲危害葉、蕾、花及豆莢,卷葉危害或蛀入莢內取食幼嫩籽粒,莢內及蛀孔外常堆積糞便,輕者把豆粒蛀成缺刻、孔洞,重則把整個豆莢蛀空,受害豆莢味苦,造成落蕾、落花、落莢和枯梢。

③藥劑防治: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

圖片

注意:為了防止病蟲害產生抗藥性,需要交替使用不同的農藥品種,或者在同一個生長季節內輪換使用不同的農藥。這樣可以避免病蟲害對單一農藥產生抗性,提高防治效果。農藥施用一定是科學的搭配並配合合理的時間節點是最重要的。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nongye/1052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