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小寒的由來及習俗

小寒節氣開始,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中國東北北部地區,真是一個冰雕玉琢的世界。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4節氣小寒的由來及習俗,供大家閱讀參考。

4節氣小寒的由來及習俗"
 

小寒的由來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於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裏,小寒過幾天後,才進入“三九”,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位於小寒節氣之後的大寒,處於“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並且冬季的大寒恰好與夏季的大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大寒。

小寒生活習俗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准備。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 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鱅魚、鰱魚、蝦、海參、淡菜、蚶、酒等.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

什么是小寒三候

小寒,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標志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因此民間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說法,而小寒一過,馬上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而這也是為什么小寒比起大寒,天氣卻更為寒冷的原因。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喜鵲在這個節氣也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了;到了三候,野雞也感到陽氣的滋長而鳴叫。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於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裏一種不錯的消遣冶情的養生方法。

小寒的曆史由來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285°時為小寒(slight cold),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雲.月半則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小寒時各地習俗

1、南京: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2、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裏面吃.

3、民間習俗臘八粥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穣、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張耒的《粥記》中也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shenghuo/2085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