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董卓被刻畫成了一位殘暴好色的暴君,但曆史上真實的董卓卻並非如此。
《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因此我們可以參考更接近史實的《後漢書董卓傳》,從中可以看出一點董卓的“真實角色”。
武藝高強的騎射高手
董卓生長在隴西地區,靠近少數民族西羌的居住區,那裏民風彪悍。東漢年間政府與少數民族的戰爭多發於此處,為此政府專門設立護羌校尉來指揮與少數民族的戰爭。幼時的董卓就是再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從而練就了一身的好武功。《後漢書董卓傳》說他“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這樣武藝高超、瀟灑快活,和《三國演義》中的董卓相去甚遠。
軍事才能出色,戰術高超
董卓的軍師才能實在一次次戰爭中得到提高的。
中平年間邊章和韓遂謀反,董卓帥軍征討出師不利,卻依然不慌不忙,神色自如。不久某夜天空突然出現長達十餘丈的流星,半壁天空火光如柱,邊章、韓遂軍營中戰馬狂鳴不已,眾人以為這是不祥之兆,而董卓趁此良機,突襲邊章、韓遂大獲全勝。
大局觀出眾,戰略眼光准確
董卓控制了洛陽之後,就開始收買人心。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對董卓助力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董卓針對“黨錮之禍”進行了中國曆史上最早的“撥亂反正”。董卓上台後未在“黨錮之禍”中平反,恢複他們的名譽和待遇,這件事讓董卓迅速收買了人心。等到這件事結束之後,董卓已經基本掌握了中央主要的政治力量,整個東漢王朝都已經在董卓的控制之下了。這樣一個目光長遠,運籌帷幄的人完全沒有《三國演義》中那個愚蠢董卓的影子。
但是《三國演義》中對董卓的描寫也並不是完全錯誤。董卓到了後期,隨著權力的增大,野心的增長,邪惡一面的董卓暴露出來。後來他就慢慢變成了焚燒洛陽那個萬人唾罵的董卓,最後被王允和呂布聯合殺死。此時的董卓死不足惜,死有餘辜。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jm666.com/lishi/22111/